对于高中生物学科的备考来说,遗传系谱图相关题目是重点也是难点。掌握快速解题的方法能够在这部分内容上节省大量时间并提高得分率。
一、显隐判断
这是解题的首要步骤。我们要牢记一些基本规律,例如“无中生有→隐性”,如果在家族中原本没有某种性状,突然出现了这种性状,那么很可能是隐性基因控制的;还有“生女患病→常隐”,如果女儿患病,而父亲正常,母亲患病,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过对这些特殊情况的判断,我们能初步确定遗传方式是显性还是隐性。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多做一些基础练习题,在练习中不断强化对这些规律的记忆,形成条件反射。比如可以找一些简单的系谱图,先自己判断,然后对照答案分析错误原因,加深理解。
二、基因定位
在确定了显隐性之后,就需要进行基因定位了。这需要我们对人类的染色体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是伴性遗传,那么基因就在性染色体上,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必然来自母亲。如果是常染色体遗传,那就需要进一步根据家族成员的患病情况来分析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这部分内容相对较抽象,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染色体模型辅助学习,在模型上标记出可能的基因位置,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三、概率计算
最后一步就是概率计算了。这需要运用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在计算时,要仔细分析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确定他们的基因型,然后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来计算后代患病的概率。例如,在计算一对夫妇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时,要先分别确定夫妇双方的基因型,再根据不同的遗传方式计算出相应基因组合的概率。
为了更好地掌握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我们还可以制作“系谱图 - 口诀 - 解题步骤”的对照表。口诀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回忆解题要点,而解题步骤则让我们在面对题目时有条不紊地进行解答。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对对照表的使用,我们的解题速度会得到显著提升。
总之,在生物学科遗传系谱图的备考过程中,遵循“显隐判断→基因定位→概率计算”的模板,熟练掌握相关规律和方法,多做练习并进行总结归纳,就能够提高在这部分内容的解题能力。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