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师资格备考中,文言文部分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而文言实词的理解又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其中,通过语境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是一项必备技能。
以“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史记》)为例,来训练“联系上下文语义 + 词性分析”推断“绐”(欺骗)的含义。从这个句子来看,项王向田父询问道路,田父给出的回答却让项王走向了错误的方向,这就表明田父所说的话是有问题的,“绐”在这里就应该是欺骗的意思。
我们可以总结出语境推断的四步法:
第一步,通读全文。这是非常基础的一步,在理解整个文章的大致内容和情感倾向的基础上,再去推断某个实词的含义会更加准确。例如,在阅读上述《史记》中的这段文字时,要先了解项羽当时的处境以及他与田父之间交流的大背景。
第二步,分析上下文。关注目标实词前后的语句,看是否有与之相关的提示或者暗示。像在这个例子里,“迷失道”以及后面项王按照田父所说走错路的结果,都对推断“绐”的含义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第三步,进行词性分析。文言实词有不同的词性,不同词性的实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有所不同。如果判断出某个实词可能是动词,那么就要从表示动作行为的角度去思考其意义;如果是形容词,就从描述事物性质特征的方向去推测。对于“绐”字,结合语境初步判断为动词,再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推断出是欺骗这个动作。
第四步,将推断出的含义代入原句进行验证。看是否能使句子通顺、表意合理。把“绐”解释为欺骗代入句子中,“田父绐曰‘左’”,就能够很好地解释田父的行为以及项王走错路的结果。
在备考过程中,要多找这样的例句进行练习。可以从课本中的经典文言文篇章入手,比如《论语》《孟子》《史记》中的选段等。同时,也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实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在遇到新的文言文阅读时,就能更加熟练地运用语境推断的方法准确理解实词的含义了。
总之,文言实词语境推断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总结,掌握好这种方法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的成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