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舍溪插画

calendar2025-07-20

message5

visits56

{儿科特殊疾病备考: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饮食与药物管理 第416讲}

在执业护士的备考过程中,儿科特殊疾病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而儿童肝豆状核变性又是其中较为复杂的部分。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在强化阶段(第3 - 4个月)备考这一知识点时需要注意的内容,重点是低铜饮食指导和排铜药物服用注意事项。

一、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概述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 - F环)等。这一疾病会影响身体多个器官的正常功能,所以正确的护理和管理至关重要。

二、低铜饮食指导

  1. 避免的食物种类
  • 坚果类:像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含有较高的铜元素。例如,每100克花生中的铜含量大约为8.3毫克。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饮食中,这些坚果是绝对要避免的。因为患者本身铜代谢出现障碍,摄入过多含铜食物会加重体内铜的蓄积,进一步损害肝脏、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
  • 动物肝脏:动物肝脏也是铜含量较高的食物。以猪肝为例,每100克猪肝中的铜含量可达0.21毫克左右。食用后会导致体内铜含量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1. 适宜的食物选择
  • 应多给患儿提供低铜、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精白米面,它们是碳水化合物的良好来源,同时含铜量极低。还有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质食物,既能保证患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又不会因铜摄入过多而加重病情。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白菜、菠菜、苹果、香蕉等富含维生素,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免疫力,也是很好的食物选择。
  1. 饮食管理方法
  • 要对患儿的饮食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记录。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明确每餐的食物种类和分量。家长或护理人员需要仔细核对食物的成分,避免误食含铜高的食物。同时,定期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根据体重、身高、身体发育指标等调整饮食计划,确保患儿在限制铜摄入的同时能获得充足的营养。

三、排铜药物服用注意事项

  1. 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 常用的排铜药物有青霉胺。它的作用机制是与铜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然后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还有锌剂,它可以抑制肠道对铜的吸收。
  1. 服用方法
  • 青霉胺一般需要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这样可以减少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并且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准确给药,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热等。锌剂的服用则相对灵活,可以在餐后服用,以提高患儿的耐受性。
  1. 监测与护理
  • 在服用排铜药物期间,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身体状况。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尿铜等指标。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如皮疹、腹痛等,要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按照说明书要求存放,防止药物变质影响疗效。

在备考儿童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知识点时,我们要深入理解低铜饮食指导和排铜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多做练习题、结合实际病例分析等方式加深记忆,这样才能在执业护士考试中准确作答相关题目,同时也能为未来实际护理工作中的患儿管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儿科特殊疾病备考: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饮食与药物管理 第416讲}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