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还能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探索的种子。
一、化学史中的重要人物事迹
1.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坚持
- 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规律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当时已经发现的元素数量有限,而且它们的性质似乎杂乱无章。但门捷列夫并没有放弃,他凭借着自己对化学元素的深入理解和对科学规律的敏锐洞察力,大胆地预测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的存在及其性质。他将已知的元素按照原子量进行排列,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最终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这种坚持体现了他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轻易放弃的科学态度。
-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他们明白,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可能发现新的规律。
2. 居里夫人的科研奉献
- 居里夫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了微量的镭元素。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精湛的实验技能,更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她在简陋的实验室里,不顾放射性物质对身体的危害,长时间地工作。她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也为现代医学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 这能让学生懂得科研工作者为了追求真理可以克服物质条件的匮乏,并且要有为人类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二、“化学史故事 - 科学精神 - 现实启示”教学片段设计
1. 情感目标
-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发展的艰辛与伟大。
-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精神。
2. 教学活动
- 故事讲述环节。教师可以先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他当时的研究环境、面临的困难以及最终成功的喜悦。然后再讲述居里夫人的故事,强调她在艰苦条件下的坚持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 小组讨论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从这些化学史故事中体会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并且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思考如何将这些精神运用到实际中。例如,在遇到难题时如何像门捷列夫一样坚持不懈,在参与班级活动或者小组项目时如何像居里夫人一样无私奉献。
- 汇报展示环节。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评价方式
- 对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可以从参与度、思考深度、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发言,提出的观点是否有新意和深度,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有效地合作等。
- 对于汇报展示环节,可以从表达的清晰性、逻辑性以及对科学精神的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分数或者等级评定,并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培养科学精神。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片段,明确情感目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并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