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沉寂于曾经

calendar2025-07-25

message6

visits41

幼儿教师资格备考之教师“教育叙事”能力培养路径

在幼儿教师资格备考中,教师的“教育叙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一、认识“教育叙事”能力
1. 定义与内涵
- 教育叙事就是讲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故事。它不是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包含着对教育现象的深入观察、分析与思考。例如,在幼儿园里,当一个小朋友总是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时,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性格内向、对新环境不适应或者与小伙伴之间存在矛盾等。教师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并且剖析其中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教育叙事的雏形。
2. 重要性
-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良好的教育叙事能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行为和发展需求。通过叙事,可以总结成功的教育经验,也能从失败的教育案例中吸取教训。同时,在教师职称评定、教学成果展示等方面,优秀的教育叙事作品也能成为有力的支撑材料。

二、“教育叙事”能力的培养路径
1. 每日教育故事记录
- 这是培养教育叙事能力的基础环节。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教师要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可以用手机备忘录或者专门的教育日记本。比如,记录下幼儿在游戏中的创新玩法、突然的情绪变化等情况。在记录时,要注意描述事件的细节,像幼儿的表情、动作以及当时的环境等。这样详细的记录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每周案例分析
- 在积累了一定的日常故事后,每周进行一次案例分析。选择一个本周比较典型的教育故事,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是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如幼儿之间争抢玩具的现象,要分析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涉及的小朋友的特点等。然后进行理论关联,例如联系幼儿心理学中的分享发展阶段理论,思考这个年龄段幼儿出现这种行为的正常性和可能的原因。最后是经验提炼,总结出在这个案例中自己处理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如何改进。
3. 每月叙事分享
- 每月组织一次叙事分享活动,可以是园内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也可以是线上教师社群的分享。在分享过程中,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同教师由于教育背景、教学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个教育故事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这种交流,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到更多的教育思路和方法。

三、叙事案例分析模板
1. 事件描述
- 简洁明了地阐述发生了什么事情。例如,“在手工课上,小明小朋友一直看着其他小朋友做手工,自己却不动手,当我走到他身边询问时,他低着头不说话。”
2. 现象观察
- 包括幼儿的行为表现、情绪状态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小明坐在座位上,身体微微颤抖,眼睛里有一丝害怕,周围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似乎与他无关。”
3. 理论关联
- 引用相关的幼儿教育理论。“根据幼儿社交发展理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能因为缺乏自信或者对新事物过于紧张而不敢参与活动。”
4. 经验提炼
- 总结自己在处理这件事情过程中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当时应该先鼓励他尝试简单的步骤,而不是直接询问原因。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我会先给予积极的引导,创造一个更轻松的氛围。”

总之,在幼儿教师资格备考过程中,通过以上系统的路径和方法来培养“教育叙事”能力,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情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幼儿教师资格备考之教师“教育叙事”能力培养路径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