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流年絮语

calendar2025-07-25

message8

visits155

初中教师资格备考:教育知识材料分析题之“最近发展区”与“支架式教学”

在初中教师资格备考中,教育知识的材料分析题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其中“最近发展区”与“支架式教学”的相关知识更是常考内容。

一、“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点
“最近发展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简单来说,它指的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比如说,一个孩子自己只能数到10以内的数字,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数到20以内,那么这个从10以内到20以内数字认知能力的差距就是他的最近发展区。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如下:
- 理解概念本质。要多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去体会这种差距的概念,像孩子学习骑自行车,一开始自己扶着车把摇摇晃晃走,家长在后面扶着让他能慢慢骑行一小段距离,这期间从不能独立骑行到能在辅助下骑行的能力提升就是最近发展区的体现。
- 记忆关键要素。记住是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并且是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

二、“支架式教学”的知识点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像搭建一个支架一样,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水平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例如在语文写作课上,老师先给出写作的框架和基本要求(这就是最初的支架),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框架填充内容,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老师逐渐撤掉这个支架,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高质量的写作。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方法有:
- 对比学习。将其与其他教学方法对比,找出独特之处。比如探究式教学更多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而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 案例分析。多找一些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看看在不同学科中是如何运用支架式教学的。

三、两者的对应关系
“最近发展区”为“支架式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只有明确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准确地搭建合适的教学支架。如果支架过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太多,学生会感到挫败;如果支架过低,又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能够解决一元一次方程,那么教师搭建的支架就可以是从简单的方程实例讲解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而不是一开始就讲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总之,在初中教师资格备考过程中,对于“最近发展区”和“支架式教学”这两个知识点要深入理解、准确区分并且牢记它们的对应关系。通过不断地复习概念、分析案例等方式,在材料分析题中能够准确运用这些知识,避免概念混淆,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初中教师资格备考:教育知识材料分析题之“最近发展区”与“支架式教学”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