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师资格备考的强化阶段(第5 - 8周),环境创设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其中,“碳中和”主题互动墙的设计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
一、“碳中和”主题的意义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引入这个概念有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互动墙各板块内容及学习方法
(一)“碳足迹计算器”
- 知识点内容
- 这一板块可以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日常行为对碳排放的影响。例如,简单的计算如乘坐汽车出行、使用电器等行为的碳排放量。通常会以直观的图表或者卡通形象来表示不同行为的碳排放数值。
- 学习方法
- 对于备考的考生来说,要深入理解不同行为背后碳排放计算的原理。可以查阅相关的环保资料或者科普文章,掌握基本的换算公式。同时,在设计互动墙时,要考虑如何让幼儿能够简单操作,比如采用大按钮、简单的选择模式等。
(二)“绿色出行记录区”
- 知识点内容
- 主要是鼓励幼儿记录自己家庭或者幼儿园内的绿色出行情况。像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出行方式都可以被记录。这里可以涉及到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如一周内绿色出行的天数等。
- 学习方法
- 考生需要思考如何引导幼儿参与记录。可以是制作精美的出行卡片,让幼儿每天贴上对应的出行标志。在设计互动墙时,要考虑如何展示这些记录,例如用图表或者照片墙的形式。同时,要准备好向幼儿解释绿色出行好处的知识内容,如减少尾气排放、锻炼身体等。
(三)“环保小卫士排行榜”
- 知识点内容
- 根据幼儿在环保方面的表现进行排名,比如在垃圾分类、节约水电等方面的积极程度。这个排行榜可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 学习方法
- 要明确排名的标准,并且能够向幼儿简单解释清楚。在设计互动墙时,可以采用卡通形象的图标或者小奖章来表示不同的排名等级。考生可以通过模拟幼儿园场景,思考如何处理排名中的公平性问题以及如何鼓励落后的幼儿积极参与。
(四)“垃圾分类实物操作箱”
- 知识点内容
- 包含不同类型的垃圾实物样本,如可回收物(塑料瓶、纸张等)、有害垃圾(电池、药品等)、厨余垃圾(剩菜剩饭、果皮等)和其他垃圾(用过的纸巾等)。幼儿可以通过触摸、观察等方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 学习方法
- 考生要熟知各类垃圾的分类标准,能够准确地向幼儿讲解。在设计互动墙时,可以将操作箱与互动墙的其他板块相结合,比如幼儿正确分类垃圾后可以在“环保小卫士排行榜”上加分。同时,要考虑如何保持操作箱的清洁和卫生。
三、墙面互动游戏设计
1. 游戏类型
- 可以设计“碳中和大冒险”游戏。例如,在墙上画出不同的场景,幼儿通过掷骰子决定前进的步数,在不同的格子里会有不同的环保任务,如回答一个关于节能减排的小问题,或者模仿一种绿色出行的方式等。
2. 学习方法
- 考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意设计能力,考虑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在设计过程中,要确保游戏规则简单易懂,并且能够与“碳中和”主题紧密相连。
总之,在备考幼儿教师资格证的环境创设部分,关于“碳中和”主题互动墙的设计需要考生全面考虑各个板块的内容、设计方法以及互动游戏的规划,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