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人逝花落空

calendar2025-07-25

message5

visits106

基础阶段第 1 - 2 个月:生理学呼吸备考全攻略

在执业医师考试的备考之路上,生理学中的呼吸部分是一个重点章节。尤其是在基础阶段的第 1 - 2 个月,扎实掌握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深入解析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通气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其中肋间外肌和膈肌的收缩是肺通气的主要动力。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膈肌收缩时,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从而使胸腔容积扩大,肺内压降低,外界气体进入肺内。而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弹性阻力主要来自肺和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占肺通气阻力的 70%,其中肺的弹性阻力又包括肺组织本身的弹性阻力和肺泡表面张力。非弹性阻力主要包括气道阻力,其大小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

接下来对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及缺乏时的病理情况。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它的作用十分重要,能够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易于扩张,增加肺顺应性。同时,它还能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会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大,肺泡缩小,出现肺不张。而且,由于表面张力增大,肺的弹性阻力增加,通气功能下降,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此外,我们还需要列表整理呼吸过程中肺内压、胸膜腔内压的变化规律。在吸气初,肺内压低于大气压,胸膜腔内负压增大;吸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胸膜腔内负压也达到最大值;呼气初,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胸膜腔内负压减小;呼气末,肺内压又等于大气压,胸膜腔内负压回落到吸气前的水平。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通过绘制简单的示意图来直观地理解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机制;结合实际病例来加深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的认识;制作表格来对比不同呼吸阶段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的变化,便于记忆。

总之,在基础阶段的前两个月,要认真对待生理学呼吸部分的每一个知识点,通过理解、记忆和反复练习,为后续的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基础阶段第 1 - 2 个月:生理学呼吸备考全攻略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