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业医师的备考中,生理学中的消化和吸收部分是重要的考点。对于基础阶段的前 1 - 2 个月,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
首先,按消化道顺序梳理各器官的消化功能是关键的一步。口腔负责食物的咀嚼和初步的机械性消化,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开始对淀粉进行化学性消化。咽和食管则主要起到食物传输的作用。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以及形成食糜的功能。其中,胃黏膜保护机制尤为重要。胃黏膜的上皮细胞会不断更新,表面有一层黏液 - 碳酸氢盐屏障,能够抵御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当胃黏膜受损时,身体还会通过血液循环中的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等进行修复和保护。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小肠吸收的主要物质方面,包括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葡萄糖和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甘油和脂肪酸先与胆盐结合形成混合微胶粒,再通过扩散进入细胞,最终进入血液循环。维生素的吸收方式有所不同,例如维生素 B₁₂ 需要与内因子结合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小肠吸收的途径主要包括跨细胞途径和细胞旁途径。
消化液分泌的神经 - 体液调节过程较为复杂,我们可以用流程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进食时,食物的色香味等刺激通过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引起唾液、胃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迷走神经实现的,它能促进胃肠运动和消化液分泌。体液调节方面,促胃液素能刺激胃酸分泌,促胰液素主要促进胰液和小肠液的分泌,缩胆囊素能促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和胆囊收缩等。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绘制思维导图:将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及其消化功能、胃黏膜保护机制、小肠吸收的物质和途径等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有助于整体把握知识。
2. 结合实际案例:比如思考某些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消化和吸收的关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多做练习题: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总之,对于生理学中的消化和吸收部分,只要我们按照上述方法认真学习,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相信在执业医师考试中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