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业医师考试的备考中,病理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在基础阶段的第1 - 2个月,对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尤为关键。
一、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及类型
1. 萎缩
- 概念: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比如长期卧床的人,肌肉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就会出现肌肉萎缩。
- 类型:
- 生理性萎缩,像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的自然老化萎缩。
- 病理性萎缩又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如长期饥饿导致的脂肪和肌肉萎缩)、压迫性萎缩(例如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引起的萎缩)、失用性萎缩(肢体骨折后长期固定导致的肌肉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全身黏液性水肿伴各器官组织的萎缩)等。
2. 肥大
- 概念: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例如运动员的肌肉经过长期高强度训练而变得肥大。
- 类型:
- 生理性肥大,像妊娠子宫的肥大。
- 病理性肥大包括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左心室向心性肥大以应对增加的后负荷)和内分泌性肥大(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肾上腺皮质细胞肥大)。
3. 增生
- 概念: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比如女性青春期乳房内腺泡和腺管的增生。
- 类型:
- 生理性增生如青春期男性睾丸的增生。
- 病理性增生常见于修复过程中的增生(如伤口愈合时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激素过多引起的增生(如雌激素过多导致的子宫内膜增生)。
4. 化生
- 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时,支气管黏膜上皮的鳞状上皮化生。
- 类型:主要有鳞状上皮化生(如上述例子)、肠上皮化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二、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等损伤的病理变化及好发部位
1. 细胞水肿
- 病理变化:细胞内水分增多,细胞肿胀,严重时细胞膜破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出现红染细颗粒状物。
- 好发部位: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比如急性普通型肝炎时,肝细胞常发生水肿。
2. 脂肪变
- 病理变化: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甘油三酯异常蓄积。在肉眼观上,脂肪变性的器官体积增大,颜色淡黄,质地变软。镜下可见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 好发部位:肝细胞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所以肝脏最易发生脂肪变;其次是心肌细胞,在严重贫血时可出现虎斑心。
3. 玻璃样变
- 病理变化:
- 细胞内玻璃样变,如在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质中可见到大量均匀红染的圆形小体。
-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像瘢痕组织呈灰白色、半透明状,质地坚韧。
- 血管壁玻璃样变,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和视网膜的细动脉。
- 好发部位:上述提到的相应组织和器官。
三、适应与损伤的临床意义
1. 诊断方面
- 例如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到肝脏细胞的脂肪变性,结合患者的饮酒史等情况,可以诊断为酒精性肝病。
- 肾脏组织的玻璃样变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有长期的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2. 治疗方面
- 如果发现心肌细胞的肥大,在治疗高血压等疾病时就需要更加注重对心脏的保护,调整治疗方案以减轻心脏的后负荷等。
- 对于化生的情况,如在胃癌前病变中发现肠上皮化生,医生会更加密切地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并且可能会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
总之,在病理学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这部分内容的备考中,要深入理解各个概念、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多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记忆,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执业医师考试中的相关题目。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