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执业医师考试中,病理学是重要的一门学科,而炎症这一章节更是重中之重。对于备考的考生来说,全面深入地掌握炎症相关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二、炎症概述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其本质是机体抵抗致炎因子引起的损伤的过程。学习这个概念时,要理解炎症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性反应,它既可以保护机体免受进一步的损害,如果过度或者失控也会对自身组织造成伤害。
三、基本病理变化
1. 变质
- 概念: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 常见的变性有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等。例如,在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可出现气球样变,这是细胞水肿的一种表现。学习这部分要注意识别不同疾病的变质类型,多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记忆。
2. 渗出
- 这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 液体渗出机制
-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是主要原因。炎症介质如组胺、缓激肽等可使血管内皮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增大,从而使血浆蛋白和液体漏出到血管外。比如在过敏反应时,组胺大量释放就会引起这种变化。
- 白细胞渗出机制
- 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的过程包括边集、附壁、黏着、游出等步骤。首先是白细胞在血流中会靠边流动,然后在炎症介质的作用下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接着穿过内皮细胞间隙到达炎症部位。像在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就会迅速游出到感染部位吞噬细菌。
- 渗出液中含有多种成分,如蛋白质、细胞等。这些成分对于限制病原体扩散、清除坏死组织等有着重要意义。
3. 增生
- 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例如在慢性炎症中,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较为明显。增生一方面可以修复受损组织,另一方面如果过度增生也可能形成瘢痕组织等不良后果。
四、炎症的类型
1. 按炎症持续时间分类
- 急性炎症
- 特点是起病急骤,病程短,一般几天到一个月。通常以渗出性病变为主,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例如大叶性肺炎,发病初期主要是肺泡内的浆液性渗出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 慢性炎症
- 病程较长,数月至数年不等。以增生性病变为主,浸润的炎症细胞多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像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会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同时伴有肾小球的硬化和肾间质的纤维化。
- 我们可以用表格对比两者的区别:
|比较项目|急性炎症|慢性炎症|
|—-|—-|—-|
|病程|短|长|
|主要病理变化|渗出为主|增生为主|
|炎症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为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
|病因|多由感染、外伤等急性因素引起|多由急性炎症迁延不愈、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
2. 按炎症的病变性质分类
- 有变质性炎症(如病毒性肝炎)、渗出性炎症(如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等)、增生性炎症(如伤寒)等。每种类型的炎症都有其典型的病变特点和常见疾病,需要逐一掌握。
五、炎症的结局
1. 痊愈
- 完全痊愈时,组织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不完全痊愈则会遗留一定的瘢痕组织或者功能障碍。
2. 迁延不愈
- 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如急性阑尾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可能转为慢性阑尾炎。
3. 蔓延扩散
- 可以通过局部蔓延、淋巴道蔓延、血道蔓延等方式。例如脓肿如果没有得到控制,可能通过血道蔓延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六、总结
炎症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较多且复杂,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基本病理变化要牢记每个过程的机制,多做练习题加深印象。在区分炎症类型和结局方面,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系统复习,这样才能在执业医师考试中准确地回答相关问题。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