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业医师考试的基础阶段备考过程中,病理学的肿瘤部分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这一概念看似简单,但理解其内涵很关键。致瘤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比如长期接触紫外线可能导致皮肤肿瘤,这就是物理因素的作用;而长期吸烟易引发肺癌,这是化学因素的影响。
二、肿瘤的异型性
异型性是肿瘤组织和细胞出现成熟障碍和分化障碍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细胞异型性和结构异型性。细胞异型性包括细胞大小和形态不一致,比如正常细胞的核浆比例相对固定,而肿瘤细胞可能会出现核增大、深染等情况。结构异型性则是肿瘤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与正常组织的差异。学习这部分时,要多观察不同肿瘤细胞的图片,对比正常细胞,加深理解。
三、生长方式和扩散途径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良性肿瘤多为膨胀性生长,就像吹气球一样慢慢长大;恶性肿瘤则多为浸润性生长,会向周围组织浸润。肿瘤的扩散途径包括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例如乳腺癌可通过淋巴道转移到腋窝淋巴结。
四、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这是重点内容。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侵犯周围组织,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切除后一般不复发。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易侵犯周围组织,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容易复发和转移。
五、癌与肉瘤的鉴别要点
癌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肉瘤是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从发病年龄上看,癌多见于中老年人,肉瘤多见于青少年;从组织学特点看,癌细胞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而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
六、常见肿瘤的命名原则和病理特点
肿瘤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律。以发生部位加组织来源命名较为常见,如胃腺癌。了解不同器官常见肿瘤的病理特点有助于准确判断,如肝癌容易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
七、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这部分内容较复杂,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归纳。从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等多方面进行梳理。原癌基因正常时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等功能,当发生突变等情况被激活后就可能促使肿瘤发生;抑癌基因正常时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失活后则无法发挥这种作用。
总之,在病理学肿瘤部分的备考中,要全面理解各个知识点,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加深记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