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业医师考试的备考过程中,药理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而在药理学的基础阶段,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是一个重点内容。
一、抗贫血药
抗贫血药包括铁剂、叶酸、维生素 B12 等。铁剂常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其吸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铁剂以亚铁形式吸收效果更好;饭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刺激;酸性环境有利于铁剂吸收,因此可以同时服用维生素 C 促进吸收;而四环素、考来烯胺等阴离子药可在肠道与铁络合,影响其吸收。临床应用方面,口服铁剂是首选,但对于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吸收不良的患者,可考虑注射铁剂。
叶酸和维生素 B12 主要用于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的原因可能是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需求量增加等。维生素 B12 缺乏多与内因子缺乏有关。
二、促凝血药
这类药物通过促进凝血因子的活性或补充凝血因子来达到止血的目的。常见的促凝血药有氨甲苯酸、维生素 K 等。氨甲苯酸能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达到止血效果。维生素 K 是凝血因子合成所必需的物质。
三、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主要有肝素和华法林。肝素的抗凝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其监测指标主要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华法林则是通过抑制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的合成发挥作用。监测指标是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四、纤维蛋白溶解药
纤维蛋白溶解药能够促进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降解纤维蛋白,达到溶栓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等。
五、血容量扩充剂
血容量扩充剂用于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常见的有右旋糖酐等。
在备考这部分内容时,要牢记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同时,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对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的备考,要全面掌握各个药物的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