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师的备考过程中,普通心理学中的意志行动专项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动机冲突的类型更是其中的关键知识点。深入理解和掌握动机冲突的不同类型,对于考试以及未来的实际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双趋冲突
1. 定义
- 双趋冲突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心理冲突。例如,一个人既想去看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这部电影有他最喜欢的演员参演,又想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学术讲座,这个讲座能让他学到很多前沿知识,但时间和精力有限,只能选择其一,这就产生了双趋冲突。
2. 学习方法
- 首先要牢记定义中的关键要素,即多个目标都有吸引力且不能同时实现。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图表来对比不同案例中的双趋冲突情况。比如画一个表格,左边列出不同的目标选项,右边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冲突。同时,多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像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在风景优美但消费高的地方和消费低但文化氛围稍差的地方之间的抉择等。
二、双避冲突
1. 定义
- 双避冲突是指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想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例如,一个人面临两份工作,一份工作压力极大且薪资很低,另一份工作虽然轻松但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在这两份工作中必须选择一份时,就会出现双避冲突。
2. 学习方法
- 理解双避冲突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两个选择都是不理想的。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假设自己处于这种两难的境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中的经典案例进行详细剖析,分析其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冲突,并且尝试自己总结出双避冲突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形式。
三、趋避冲突
1. 定义
- 趋避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比如,一个人想要减肥,健身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健身过程又很辛苦,这时候就对健身产生了趋避冲突。
2. 学习方法
- 对于趋避冲突,要重点关注目标本身的两面性。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目标写在中心,然后分别列出吸引和排斥的因素。在生活中寻找大量的趋避冲突实例,如学习一门新技能,既能提升自己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等,并且将这些实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
四、多重趋避冲突
1. 定义
- 多重趋避冲突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例如,一个大学生面临多个实习机会,每个实习机会都有不同的利弊,有的薪资高但发展空间小,有的能学到很多东西但工作强度大等,在这些实习机会中进行选择时就产生了多重趋避冲突。
2. 学习方法
- 由于多重趋避冲突相对复杂,需要先理解双趋、双避和趋避冲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仔细研究每个选项中的趋避因素,并且学会权衡不同因素的重要性。还可以和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不同案例的看法,拓宽思路。
总之,在备考心理咨询师考试中,对于动机冲突类型的掌握需要从定义、实例分析以及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只有深入理解这些内容,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并且在实际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来访者的心理状态。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