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执业医师考试的内科学部分,消化系统疾病一直是重点考查内容,而肝硬化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对于肝硬化的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全面理解,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二、病因
1. 病毒性肝炎
-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的炎症、坏死,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促使肝脏纤维组织增生。
- 学习方法:要牢记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血液、母婴、性接触等),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查(如乙肝五项等)来诊断乙肝感染状态。
2. 酒精性肝病
- 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肝脏代谢负担加重,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引起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坏死,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 对于这部分内容,要了解不同饮酒量与酒精性肝病发展的关系,比如男性每天饮酒折合乙醇量≥40g,女性≥20g,超过5年就有可能出现酒精性肝病。
3. 胆汁淤积
- 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不畅,胆汁淤积在肝脏内,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可损伤肝细胞,并且会刺激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
- 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病例来加深理解,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发展过程。
三、发病机制 - 肝纤维化形成
- 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星状细胞被激活,它开始大量合成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同时,肝细胞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异常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不断加重,最终形成肝纤维化。
- 学习时可以结合简单的示意图来理解肝星状细胞的激活过程以及与周围细胞的关系。
四、病理生理
1. 门静脉高压
- 这是肝硬化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之一。主要是由于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使得肝内血管受压、扭曲,并且肝窦内压力升高,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
- 门静脉高压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
2. 肝功能减退
- 肝脏的合成功能和解毒功能下降。例如白蛋白合成减少会导致低蛋白血症,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会引起出血倾向;对氨等有毒物质的代谢能力降低,容易引发肝性脑病。
五、临床表现
1. 代偿期
- 症状相对较轻,可能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肝脏可能稍大,质地偏硬。
- 要注意与其他轻度肝脏疾病的症状进行鉴别。
2. 失代偿期
- 腹水:是失代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
- 黄疸:由于肝功能减退,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出现黄疸。
- 出血倾向: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六、辅助检查
1. 肝功能检查
- 可以了解肝脏的合成功能(如白蛋白、凝血因子等指标)和代谢功能(如胆红素等指标)。
2. 超声检查
- 能够发现肝脏形态的改变,如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不均匀等,还能检测是否存在腹水等情况。
3. CT检查
- 对肝脏的结构显示更加清晰,有助于判断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占位性病变。
七、诊断及治疗
1. 诊断
- 根据患者的病史(如是否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史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 治疗
-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营养支持等。
- 并发症治疗
- 腹水的处理: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补充白蛋白等方法。
- 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治疗:减少氨的生成和吸收,促进氨的代谢等措施。
- 肝移植的适应证:对于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考虑肝移植,如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且内科治疗无效等情况。
八、总结
肝硬化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相关知识繁多且复杂,但通过系统的学习各个环节的内容,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分析理解,再配合适当的记忆方法,就能够较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为执业医师考试中的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部分的答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