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师的备考过程中,普通心理学中的注意理论以及注意资源分配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一、过滤器理论(Broadbent)
1. 核心观点
- 过滤器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这个过滤器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例如,在我们同时听到两个人说话时,过滤器会选择其中一个人的声音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而忽略另一个人的声音。
- 它强调的是早期选择,即信息在加工的早期阶段就进行了筛选。
2. 学习方法
- 理解记忆: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子来加深对过滤器理论的理解。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专注于某一特定声音的情况。
- 对比学习:将过滤器理论与其他注意理论进行对比,找出它的独特之处。
二、衰减理论(Treisman)
1. 核心观点
- 衰减理论认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号不是完全消失,而是减弱了。这些减弱的信号仍然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激活一些高层次的加工过程,如语义分析。例如,我们虽然可能在专注于某件事而没有注意周围的嘈杂声,但如果其中有一些与我们熟悉的事物相关的声音(如自己的名字),我们还是能够察觉到。
- 它不像过滤器理论那样绝对地阻断信息,而是认为信息的过滤是一种衰减的过程。
2. 学习方法
- 案例分析:找一些生活中关于似听非听但又能捕捉到关键信息的案例进行分析,如在不经意间听到熟人名字的场景。
- 思维导图:构建思维导图,将衰减理论与其他注意理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特点清晰地展现出来。
三、后期选择理论
1. 核心观点
- 后期选择理论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在对各种信息都有一定的感知和处理之后,才决定选择哪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关注和反应。
2. 学习方法
- 实验模拟:想象一些实验场景,如在多个任务同时呈现的情况下,大脑是如何在后期进行选择的,通过这种想象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 小组讨论:与其他备考者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这个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理解和应用。
四、注意资源分配模型(Kahneman)的实践应用
1. 核心观点
- Kahneman认为,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任务难度增加或者任务量增多时,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来进行处理。如果同时面临多个任务,就需要合理分配这些有限的资源。
2. 学习方法
- 实际操作: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尝试进行多任务处理并观察资源分配的情况。例如,在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时,思考自己的学习效率是如何受到影响的。
- 知识迁移:将注意资源分配模型应用到心理咨询的场景中,如咨询师在面对多个来访者或者多种咨询任务时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
总之,在备考心理咨询师考试时,深入理解普通心理学中的这些注意理论及其相关的资源分配模型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