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
在执业药师备考的药学专业知识二板块中,针对抗帕金森病药物的真实世界证据研究是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利用电子病历(EMR)对“开 - 关现象”发生频率进行统计分析这一内容。这不仅考验我们对专业知识中药物作用机制等的理解,还涉及到统计学知识在实际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知识点内容及学习方法
- 抗帕金森病药物基础
-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抗帕金森病药物种类,如左旋多巴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 - B抑制剂等。它们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例如左旋多巴可以在脑内转化为多巴胺来补充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缺乏的多巴胺。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可以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将药物名称、作用机制、代表药物、不良反应等内容一一列出,方便对比记忆。
- 对于每种药物的药理特性要深入学习。比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有部分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还具有较好的耐受性等优点。可以通过记忆口诀来辅助学习,如“普拉克索作用多(多巴胺受体),改善运动好效果”。
- “开 - 关现象”的理解
- “开 - 关现象”是帕金森病患者在长期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症状波动现象。“开期”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运动功能基本正常;“关期”时则症状突然加重,仿佛疾病复发。要从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机体的代谢等方面去理解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比如药物的半衰期较短,在血药浓度下降时就会出现症状加重。
- 学习时可以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理解。想象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在使用左旋多巴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肢体僵硬加重、震颤加剧等情况,这就是“关期”的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电子病历(EMR)相关知识
- 了解电子病历的构成和数据存储方式。电子病历包含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症状表现等多方面的数据。对于我们统计“开 - 关现象”来说,需要准确提取患者使用抗帕金森病药物的时间、剂量以及对应的“开 - 关”症状发作时间等信息。
- 可以通过实际查看一些模拟的电子病历样本进行学习。熟悉如何在众多的数据中筛选出我们需要的内容,比如重点关注用药记录和症状描述部分。
- 统计分析方法
- 掌握基本的统计指标,如频率的计算方法。计算“开 - 关现象”的发生频率,需要确定观察的总时长以及“开 - 关”现象发生的次数。公式为:发生频率 = 发生次数/观察总时长。
- 学习不同的统计软件或工具的使用,如SPSS等。了解如何将电子病历中的数据导入到统计软件中,然后进行数据清理、分析等操作。可以通过在线教程或者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来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三、总结
在冲刺阶段的执业药师备考中,药学专业知识二里关于抗帕金森病药物真实世界证据中的“开 - 关现象”发生频率统计分析是一个综合性的考点。我们要全面掌握抗帕金森病药物知识、“开 - 关现象”的原理、电子病历的数据处理以及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如表格记忆、口诀辅助、病例分析、软件操作练习等,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考点,提高我们的备考效率和考试通过率。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