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病症,在执业护士的考试中也经常出现相关考点。对于这一主题的备考,尤其是在冲刺阶段,多学科协作的理念和方法是关键。
一、整体认识
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相互影响。糖尿病可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长期高血糖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病;而慢性肾病又会影响胰岛素的代谢和排泄,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病情。
二、各学科要点及学习方法
(一)肾内科方面
1. 知识点
- 肾功能评估指标,如肌酐清除率(Ccr)的计算及其意义。Ccr =(140 - 年龄)×体重(kg)/(72×血肌酐(mg/dl)),正常男性约为80 - 120ml/min,女性约为70 - 100ml/min。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判断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 肾脏病理改变类型,像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等。
2. 学习方法
- 理解记忆公式,多做一些计算练习题,掌握不同年龄段、性别患者的正常范围。
- 结合病理图片学习肾脏病理改变,加深对疾病的直观认识。
(二)营养科方面
1. 知识点
- 低蛋白饮食的原则和具体要求。一般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损害程度确定蛋白质摄入量,例如在慢性肾病早期,可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为0.8 - 1.0g/(kg·d);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可能要降至0.4 - 0.6g/(kg·d)。同时要注意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等)的比例应占50% - 70%。
-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 - 60%,脂肪占20% - 30%,并且要注意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2. 学习方法
- 制作表格对比不同肾功能阶段患者的营养需求,方便记忆。
- 参考实际的营养食谱案例,理解如何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满足疾病治疗需求。
(三)透析通路维护方面
1. 知识点
-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评估血管情况,术后观察内瘘是否通畅(如触诊有无震颤、听诊有无血管杂音等),以及日常的自我护理(如避免压迫内瘘侧肢体、保持皮肤清洁等)。
-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如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保持导管通畅等。
2. 学习方法
- 观看操作视频,熟悉内瘘评估和导管护理的操作流程。
- 总结容易出错的护理环节,加强记忆。
三、多学科协作方案的制定
在实际临床中,护士需要与肾内科医生、营养师等多学科团队成员密切合作。例如,在制定血糖控制方案时,要考虑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因为部分降糖药物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在确定低蛋白饮食方案时,也要结合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食材选择。对于透析通路维护,要与医生沟通患者的整体治疗方案,以便合理安排护理计划。
总之,在备考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这一主题时,要全面掌握各学科的知识要点,深刻理解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