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业护士考试的冲刺阶段,静脉血标本抗凝管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尤其是 EDTA 管(血常规)、枸橼酸钠管(凝血)、肝素管(血气)的适用场景及混匀要求,容易让考生混淆。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
一、EDTA 管(血常规)
1. 适用场景
- EDTA 管主要用于全血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等血常规检测项目。
- 能够有效地防止血液凝固,保持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2. 学习方法
- 理解 EDTA 的抗凝机制,即通过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阻止凝血过程。
- 记忆适用检测项目的具体名称和特点。
二、枸橼酸钠管(凝血)
1. 适用场景
- 常用于凝血功能检测,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 其抗凝作用是通过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来实现的。
2. 学习方法
- 掌握凝血检测项目的原理和意义。
- 对比 EDTA 管和枸橼酸钠管的抗凝机制差异。
三、肝素管(血气)
1. 适用场景
- 主要用于血气分析,包括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₂)、氧分压(PO₂)等指标的测定。
- 肝素的抗凝作用较为温和,不会影响血气的测定结果。
2. 学习方法
- 熟悉血气分析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
- 清楚肝素管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混匀要求
1. EDTA 管
-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5-8 次,确保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合。
2. 枸橼酸钠管
- 需要缓慢颠倒混匀 3-5 次,避免产生泡沫。
3. 肝素管
- 轻轻颠倒混匀 5-10 次即可。
总之,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这三种抗凝管适用场景和混匀要求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做题和实际操作加深印象。相信通过努力,您一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