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桃花下浅酌

calendar2025-07-25

message2

visits22

冲刺阶段必看:中西医结合护理之慢性便秘患者中药灌肠与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协同要点

在执业护士的备考中,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像慢性便秘患者中药(大黄/芒硝)灌肠配合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这样的知识点。

一、中药灌肠相关要点
1. 药物特性
-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的作用。它能刺激肠道黏膜,增加肠蠕动。对于慢性便秘患者,大黄的这种特性有助于推动肠道内的粪便排出。芒硝则可软坚润燥,它能软化干结的粪便,使粪便更容易排出体外。
- 学习方法:要牢记这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制作记忆卡片,一面写药物名称,另一面写其药理作用及适用病症,随时复习。
2. 灌肠操作要点
- 灌肠液的温度要适宜,一般控制在39 - 41℃。温度过高可能会损伤肠道黏膜,过低则可能导致患者不适,引起肠道痉挛。
- 灌肠液的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500 - 1000ml。对于老年患者或者肠道功能较弱的患者,灌肠液的量可以适当减少。
- 插入肛管的深度也有讲究,一般为7 - 10cm。插入过深可能会损伤直肠黏膜,插入过浅则可能导致灌肠液流出,达不到治疗效果。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观看操作视频来直观地了解灌肠的操作流程,然后在模拟人身上进行练习,加深记忆。

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要点
1. 训练原理
- 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是利用生物反馈仪,将盆底肌的活动信息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患者可以根据这些信号来调整自己的盆底肌收缩和放松。对于慢性便秘患者,通过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改善盆底的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排便。
- 学习方法:理解原理时可以结合简单的解剖图谱,了解盆底肌的位置和功能,再深入理解生物反馈训练对其的作用机制。
2. 训练方法
- 患者需要采取舒适的体位,一般为仰卧位或者坐位。开始训练时,先进行盆底肌的放松练习,然后逐渐过渡到收缩练习。收缩时要缓慢用力,持续一定时间后再缓慢放松。
- 训练的频率一般为每天1 - 2次,每次15 - 20分钟。
- 学习方法: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训练教程,按照教程进行自我练习,并记录自己的训练过程和感受,以便更好地掌握训练方法。

三、协同要点
1. 顺序安排
- 通常先进行中药灌肠,然后再进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因为中药灌肠可以软化粪便,使肠道处于一种较为通畅的状态,此时再进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能够更好地发挥训练的效果。
2. 时间间隔
- 在中药灌肠后,一般需要等待15 - 30分钟再进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这是为了让灌肠液在肠道内充分发挥作用,并且避免训练过程中因为肠道蠕动过快而导致灌肠液过早排出。
3. 综合评估
-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排便情况、盆底肌力量等进行综合评估。例如,观察患者排便的频率、粪便的性状,以及通过生物反馈仪检测盆底肌的收缩力等指标的变化。

总之,在备考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关于慢性便秘患者的这一知识点时,要全面掌握中药灌肠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各自的要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协同要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冲刺阶段必看:中西医结合护理之慢性便秘患者中药灌肠与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协同要点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