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
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备考过程中,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一个重要的板块。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企业如何规划自身的信息化发展路径等重要知识点。
二、知识点内容
1.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6大方法
-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 它是一种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首先要识别企业的目标,然后确定支持这些目标的业务过程,接着将业务过程进行归类和定义数据类,最后确定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比如分析一些大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转型过程。找一些相关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报告进行研读,加深对各个步骤的理解。
-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 此方法把企业的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的复杂性、改革习惯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然后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
- 学习建议:多关注企业的战略规划案例,对比不同企业在将战略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时的做法差异。
-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 关键成功因素是指那些在大多数企业中能确保企业具有竞争能力的少数关键领域。在信息化规划中,要先识别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然后围绕这些因素来构建信息系统。
- 学习要点:收集不同行业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案例,如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零售行业的客户服务等,然后思考如何通过信息系统来保障这些因素。
- 信息工程法(IE)
- 它以数据为中心,从系统的角度来规划企业信息系统。强调自顶向下地规划,先定义企业的实体和数据类,再构建企业的功能模型。
- 学习方式:可以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实体 - 关系图(E - R图)来掌握数据类的定义方法,同时分析功能模型构建的逻辑。
- 战略栅格法
- 它是一种了解企业中信息系统作用的诊断工具。根据企业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将企业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确定相应的信息系统战略。
- 学习思路:制作一个战略栅格的示例表格,分别填入不同类型企业的特征和对应的信息化战略,加强记忆。
- 价值链分析法(VCA)
- 把企业的业务活动看作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通过分析这些活动的成本、价值和竞争优势,来确定信息化的重点领域。
- 学习途径:选取典型企业,如苹果公司,分析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价值链环节中的信息化应用情况。
- 适用场景对比
- BSP适用于大型企业,尤其是那些业务流程复杂、需要全面整合信息系统资源的企业。
- SST适合于战略目标明确、希望通过信息系统来保障战略实施的企业。
- CSF对于竞争激烈、需要突出关键竞争因素的企业很有用。
- IE在数据管理要求高、需要对信息系统架构进行严谨设计的企业中应用较好。
- 战略栅格法适合于想要快速诊断自身信息化水平并确定发展方向的企业。
- VCA在关注成本控制、价值创造的企业中应用广泛。
三、总结
在备考信息化战略规划这一板块时,要深入理解这6大规划方法的内涵、操作步骤以及各自的适用场景。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记忆等方式来掌握知识点,并且要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提高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