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业医师备考的强化阶段第10 - 11个月,医学影像对比剂这个专题是非常重要的考点。
一、碘对比剂(CT增强,过敏风险)
1. 分类
- 碘对比剂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碘对比剂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其渗透压较高,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方式相对复杂。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的渗透性较低,渗透压接近人体血浆渗透压,对机体的刺激性相对较小。
2. 禁忌证
- 对碘过敏者是绝对禁忌证。此外,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碘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也应慎用。还有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要特别评估风险。
3. 不良反应处理
- 轻度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等,可以通过停止注射对比剂、给予抗组胺药物得到缓解。中度反应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需要立即停止注射,给予吸氧、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急救措施。重度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则需要紧急抢救,包括心肺复苏等操作。
4. 学习方法
- 要牢记碘对比剂的分类依据,多做对比记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特点。对于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处理,可以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清晰列出不同情况的应对措施,并且结合临床案例进行理解记忆。
二、钆对比剂(MRI增强,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风险)
1. 分类
- 钆对比剂分为线性和大环类。线性钆对比剂在体内的代谢方式与线性结构有关,大环类钆对比剂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其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2. 禁忌证
- 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钆对比剂有发生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的风险,所以这类患者禁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时也需要谨慎权衡利弊。
3. 不良反应处理
- 一旦怀疑出现与钆对比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皮疹等,应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对于可能出现的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早期症状,要及时进行评估和进一步的检查。
4. 学习方法
- 理解钆对比剂分类的结构基础有助于记忆其特性。对于禁忌证要结合肾脏生理功能和药物代谢的知识来掌握。复习不良反应处理时,可以与碘对比剂的处理方式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
三、钡剂(胃肠造影,肠梗阻禁用)
1. 分类
- 主要有硫酸钡等类型。硫酸钡不溶于水和脂质,在胃肠道内形成高密度的影像。
2. 禁忌证
- 肠梗阻患者禁用钡剂,因为钡剂不能被肠道正常吸收和排泄,在肠梗阻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钡剂在肠道内积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3. 不良反应处理
- 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轻微反应,可以通过调整检查方式或者给予对症药物来缓解。如果发生钡剂误吸进入呼吸道等情况,则需要紧急处理,如支气管镜吸出钡剂等。
4. 学习方法
- 记住钡剂的基本化学性质有助于理解其成像原理。对于禁忌证要特别关注特殊情况,如肠梗阻这种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复习不良反应处理时要结合钡剂在胃肠道内的特点进行思考。
四、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水化、选择等渗对比剂)
1. 水化
- 水化是预防对比剂肾病的重要措施。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等方式增加尿量,促进对比剂的排泄,减少对比剂在肾脏内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对肾脏的损害。
2. 选择等渗对比剂
- 等渗对比剂对肾脏的渗透压影响较小,相比高渗对比剂,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使用相对更安全。
3. 学习方法
- 掌握水化的具体操作方法,如水化的速度、剂量等。对于选择等渗对比剂要理解其原理,并且能够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合理推荐使用。
在备考这个专题时,要全面复习各个对比剂的各个方面知识,多做练习题,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在执业医师考试中顺利应对相关题目。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