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系统分析师的备考中,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对比尤为关键。这两种方法有着不同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并且适用于不同的范围。
二、基本思想对比
(一)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
结构化方法强调将系统看作是一个功能集合体。它把一个复杂的系统按照功能进行分解,从上到下逐步细化。例如,在开发一个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时,会先将其分为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大的功能模块。然后对每个大模块再进行细分,直到分解为可以具体实现的子功能。这种思想就像搭积木一样,先构建大的框架,再逐步填充细节。
(二)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
面向对象方法则是把系统看作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对象的集合。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和行为。以同样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为例,员工是一个对象,他有自己的属性(如姓名、工号等),也有自己的行为(如申请休假、提交工作成果等)。部门也是一个对象,有部门名称、负责人等属性,以及管理团队成员、分配任务等行为。
三、开发过程对比
(一)结构化方法的开发过程
1. 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2. 系统分析阶段:详细调查现有系统,分析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绘制数据流图等工具来描述系统。
3. 系统设计阶段: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包括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等。
4. 系统实施阶段:编写程序代码,进行系统测试和上线运行。
5. 系统维护阶段:对系统进行后期的维护和优化。
(二)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过程
1. 需求分析阶段:通过与用户沟通等方式确定系统的需求,识别出系统中的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系统设计阶段:设计对象的类结构,包括类的属性和方法的设计,以及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
3. 程序实现阶段: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各个类和对象的功能。
4. 测试和维护阶段: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并且对系统进行后期的维护。
四、适用范围对比
(一)结构化方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数据处理流程比较规范、业务逻辑相对稳定的系统。比如传统的会计核算系统,其业务流程多年来变化不大,采用结构化方法可以清晰地按照会计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二)面向对象方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复杂、动态变化的系统。例如现代的电商平台,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新的功能和业务模式不断涌现,面向对象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通过创建和修改对象来快速响应需求的改变。
五、总结
在系统分析师备考中,深入理解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和适用范围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在考试中准确回答相关题目,也能为日后从事系统分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通过多做练习题、分析实际案例等方式来掌握这两种方法的要点。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