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业医师备考的强化阶段第10 - 11个月,多药耐药菌防控是一个重要的专题。其中,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RE(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是重点内容。
一、感染现状
1. MRSA
- MRSA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一定的流行趋势。在医院环境中,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病房等高危科室,MRSA的感染率相对较高。例如,一些长期住院、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如导尿管插入、中心静脉置管等)的患者更容易感染MRSA。
- 它可以引起多种感染,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如疖、痈、蜂窝织炎等)、肺炎、败血症等。而且,MRSA感染后的治疗相对困难,因为它对多种常用的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2. CRE
- CRE的感染也不容小觑。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一些地区有上升趋势。在医疗机构的老年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较为常见。患者往往存在基础疾病,身体抵抗力较弱。
- CRE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腹腔感染、血流感染等严重感染性疾病,并且由于其耐药性强,临床治疗选择有限,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二、传播途径
1. 接触传播
- 这是MRSA和CRE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医护人员的手在传播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医护人员接触了携带病菌的患者或者被污染的环境表面后,没有进行有效的手卫生,再接触其他患者就可能造成病菌的传播。
- 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例如同病房患者共用物品(如毛巾、餐具等)也可能导致病菌传播。
2. 环境传播
- 医院环境中的一些物体表面(如病床扶手、门把手、医疗器械等)可能被MRSA和CRE污染。这些病菌可以在环境中存活一段时间,如果环境清洁消毒不到位,就容易成为新的感染源。
三、防控措施
1. 接触隔离
- 对于感染或疑似感染MRSA和CRE的患者,应实施接触隔离措施。这包括将患者安置在单人间或者同种病菌感染的隔离病房,限制人员探视。
-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需要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隔离衣等,并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者前后都要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2. 环境消毒
- 加强对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至关重要。对于患者经常接触的环境表面,应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进行定期消毒。
- 例如,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病床扶手、门把手等,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等先进技术对一些特殊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
3. 抗菌药物管控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控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结果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四、“去定植治疗”(莫匹罗星软膏鼻腔涂抹)的应用场景
1. 对于长期住院、有较高感染风险的患者,如在ICU中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去定植治疗。
2. 当医院内MRSA感染率较高时,对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进行鼻腔莫匹罗星软膏涂抹,有助于减少患者自身携带MRSA的数量,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3. 在一些特殊科室,如烧伤科,患者皮肤屏障受损,容易感染MRSA,去定植治疗也可作为一种辅助防控措施。
总之,在执业医师备考过程中,要深入理解MRSA和CRE的各个方面知识,包括感染现状、传播途径、防控措施以及特殊治疗方法等,这对于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以及未来的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