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业医师考试的备考过程中,康复医学在西医中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强化阶段的第 10 - 11 个月进行专题突破时。
对于脑卒中后康复,肢体功能训练的介入时机和方法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在病情稳定后的 24 - 48 小时内就可以开始早期的康复介入。早期的肢体良肢位摆放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比如,仰卧位时上肢应保持伸展位,下肢呈屈曲位。在方法上,物理治疗如运动疗法中的 Bobath 技术,通过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正常的运动模式出现。对于语言康复,要尽早开始语言训练,从简单的发音开始,逐步过渡到词语、句子和短文的表达。利用图片、实物等进行视觉刺激,帮助患者理解和表达。
骨折术后康复同样关键。关节活动度训练的介入时机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固定方式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通常在术后早期可以进行临近关节的活动,避免关节僵硬。例如,下肢骨折术后,可以进行上肢的活动以及髋关节、踝关节的活动。肌力训练要循序渐进,在早期以等长收缩训练为主,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逐渐增加抗阻训练。
康复评定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Brunnstrom 分期常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阶段。它将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分为六个阶段,从弛缓期到痉挛期再到分离运动期等,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了依据。Fugl-Meyer 评分则更加详细地评估了上肢、下肢的运动功能,包括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等方面。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早期康复对患者的预后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它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恢复进程。
总之,在备考时,要深入理解脑卒中和骨折术后康复的各个方面,掌握康复评定的方法和应用,充分认识到早期康复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案例分析来巩固知识,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