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备考中,采购管理中的合同类型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总价合同
1. 知识点内容
- 总价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以施工图、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预算书及有关条件进行合同价格计算、调整和确认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约定的范围内合同总价不做调整。例如,在一个明确需求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中,如果客户要求按照固定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开发,并且项目的范围比较清晰,就可以采用总价合同。
- 它又分为固定总价合同和可调总价合同。固定总价合同的价格计算是以图纸及规定、规范为基价,承发包双方就承包项目协商一个固定的总价,由承包方一笔包死,不能变化。可调总价合同的总价一般也是以设计图纸及规定、规范为计算基础,但它是按“时价”进行计算的,这是一种相对固定的价格。
2. 适用场景
- 适用于项目范围明确、能够精确估算成本的情况。比如企业内部一个标准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项目,需求相对固定,技术方案成熟,采用总价合同便于控制成本和进度。
- 当项目的风险主要由承包方承担时,比如承包方在技术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总价合同也是一种选择。
3. 风险分担模型
- 承包方承担了大部分的风险,包括成本超支风险(除了一些合同约定的可调整因素外)、项目范围变更风险等。而业主主要承担项目需求不明确或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政策法规变更等)的风险。
二、单价合同
1. 知识点内容
- 单价合同是根据招标文件和图纸、地质资料,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综合单价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综合单价不再调整。例如在一个建筑项目中,对于一些基础工程的土方挖掘工作,由于实际的挖掘量可能会因为地质条件等因素有所变化,采用单价合同比较合适。
- 它分为固定单价合同和可调单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是指在合同中确定的各项单价在工程实施期间不因价格变化而调整。可调单价合同则是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当市场价格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或者发生了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况时,可以对单价进行调整。
2. 适用场景
- 当项目的工程量难以准确预估时,像一些市政工程的道路修建项目,由于地下管线分布复杂,道路的长度和宽度等工程量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单价合同是比较合适的。
- 适用于工期较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项目。比如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历时数年,在建设期间建筑材料价格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采用可调单价合同可以合理分担风险。
3. 风险分担模型
- 承包方主要承担价格波动风险(在固定单价合同中)以及工程量计算错误等风险。业主则承担项目范围变更带来的总价不确定风险。
三、成本加酬金合同
1. 知识点内容
- 成本加酬金合同是由发包人向承包人支付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并按照事先约定的某一种方式支付酬金的合同类型。常见的有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成本加固定比例费用合同、成本加奖金合同等。例如在一个科研项目中,由于研发过程中的成本难以准确预估,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可以让科研团队专注于研究工作。
2. 适用场景
- 适用于项目需求不明确、技术复杂、创新性强的项目。像新兴的人工智能算法研发项目,其方向可能在研发过程中不断调整,采用这种合同类型有利于项目的推进。
- 在紧急抢险救灾等项目中,由于时间紧迫,无法进行详细的成本估算,成本加酬金合同也是一种选择。
3. 风险分担模型
- 承包方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主要是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风险。而业主承担了大部分的成本超支风险。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这些合同类型的学习方法如下:
1. 理解概念:首先要深入理解每种合同类型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式等基本概念。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不同合同类型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
2. 案例分析:收集大量的实际项目案例,分析在不同场景下是如何选择合同类型的,以及这些选择带来的结果。这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3. 对比记忆:将三种合同类型在适用场景、风险分担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这样在考试中能够快速准确地答题。
总之,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采购管理备考中,合同类型选择这个知识点需要我们全面掌握其内容、适用场景和风险分担模型,并且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熟练运用。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