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备考过程中,案例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成本超支问题又是案例分析中的常考内容。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如何构建3种成本超支场景以及挣值分析在其中的应用模型。
一、成本超支场景构建
- 资源需求变更导致的成本超支
- 知识点内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由于对项目范围理解的深入或者客户需求的变更,导致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例如,原本计划开发一个简单的网站系统,后来客户要求增加复杂的交互功能和大数据分析模块。这就需要招聘更多的高级程序员或者购买新的数据分析软件,从而使成本大幅增加。
- 学习方法:要理解项目管理中的范围管理知识领域,明确范围变更的流程。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来加深认识,比如查看一些知名软件项目因为需求变更导致成本失控的新闻报道或者研究报告。同时,在练习案例分析题时,注意题目中关于范围变更暗示的关键词,如“额外功能”“重新定义需求”等。
- 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成本超支
- 知识点内容: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等。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如果在项目预算时没有考虑到这种波动的可能性,对于一个硬件制造的信息系统项目来说,就会使生产成本超出预算。再如,新的环保政策出台,要求项目采用更环保的设备或工艺,这也意味着额外的成本支出。
- 学习方法:关注宏观经济新闻和政策动态,了解常见的市场波动因素和政策导向。在备考时,整理一些因外部环境导致成本超支的经典案例,分析其中项目管理团队应对不当的地方。对于案例分析题,学会从题目描述中挖掘外部环境变化的线索,如“近期原材料市场波动”“新的行业标准出台”等。
- 项目管理不善引发的 cost overrun
- 知识点内容:这包括不合理的成本估算方法、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等。例如,在项目初期采用过于乐观的参数进行成本估算,没有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或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没有定期进行成本监控,导致一些小的成本超支问题逐渐积累成大的问题。
- 学习方法:深入学习项目管理的成本管理知识体系,掌握不同的成本估算方法(如类比估算、参数估算等)及其适用场景。在练习案例分析题时,仔细审查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找出与成本管理相关的漏洞。
二、挣值分析应用模型
挣值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成本和进度监控工具。
- 基本概念:它通过计算计划价值(PV)、挣值(EV)和实际成本(AC)来评估项目的绩效。例如,PV是按照项目计划应该完成的工作的价值,EV是实际完成工作的价值,AC是实际花费的成本。
- 在成本超支场景中的应用:当EV小于AC时,表明项目成本超支。通过计算成本偏差(CV = EV - AC)和成本绩效指数(CPI = EV/AC),可以定量地分析成本超支的程度。如果CV为负数,CPI小于1,就明确表示成本超支情况。然后可以根据挣值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资源分配、重新评估项目范围等。
在强化阶段的60天备考中,对于成本超支问题及其相关知识点要重点关注。多做练习题,尤其是案例分析题,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