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的备考中,软件工程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是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聚焦于第 17 讲,重点梳理 GB/T 8566(软件开发过程)和 GB/T 16260(软件质量模型)等核心标准,并标注合规性审查要点。
一、GB/T 8566(软件开发过程)
GB/T 8566 标准规定了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活动和任务。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 项目策划阶段
- 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和约束条件。
- 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估算。
学习方法: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每个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目的,绘制流程图帮助记忆阶段的顺序和关联。
- 需求分析阶段
- 收集、分析和定义用户的需求。
- 编写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对于这一阶段,要重点掌握需求获取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确保需求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设计阶段
- 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 确定软件的架构、模块划分和接口设计。
学习时,多参考优秀的软件设计案例,培养自己的设计思维。
- 编码与测试阶段
- 按照设计进行编码实现。
- 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要熟悉常见的编程规范和测试方法。
- 运行与维护阶段
- 软件的部署和上线运行。
- 对软件进行维护和改进。
理解软件维护的类型和重要性。
合规性审查要点:
- 各阶段的活动是否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
- 文档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二、GB/T 16260(软件质量模型)
GB/T 16260 定义了软件质量的六个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 功能性
- 软件是否满足明确和隐含的需求。
学习时,通过实际软件的使用来感受功能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可靠性
- 软件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无故障地运行的能力。
掌握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 易用性
- 软件是否易于学习和使用。
关注用户体验的设计原则。
- 效率
- 软件在运行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情况。
了解性能优化的策略。
- 可维护性
- 软件易于修改和改进的程度。
熟悉代码结构和文档对可维护性的影响。
- 可移植性
- 软件在不同环境中的迁移能力。
学习相关的移植技术和工具。
合规性审查要点:
- 软件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特性要求。
- 质量保证措施是否有效实施。
总之,在备考过程中,要深入理解这两个核心标准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做练习题、分析案例等方式来巩固知识点,并注意标注和掌握合规性审查的关键要点,以提高备考效果,顺利通过考试。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祝您考试成功!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