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的备考中,干系人期望管理策略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一、显性期望(合同约定)
1. 知识点内容
- 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一种显性期望的体现。例如,在项目的交付成果方面,合同会详细说明产品或服务的规格、质量标准等。像软件项目合同中可能规定软件的功能模块、运行效率、兼容性等具体指标;建筑项目中会明确建筑物的结构标准、装修材料等级等。
- 关于项目的进度安排也是常见的显性期望,包括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里程碑的设置等。
- 费用方面的约定同样是显性期望,如项目的总预算、付款方式和时间节点等。
2. 学习方法
- 深入研读相关合同范本。可以找一些典型的系统集成项目合同范例进行学习,分析其中关于显性期望的条款是如何书写的,以及这些条款之间的逻辑关系。
- 结合实际案例理解。通过研究已经发生的项目纠纷案例,找出是因为显性期望未被遵守而导致问题的情况,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
二、隐性期望(未明确需求)
1. 知识点内容
- 隐性期望往往是一些隐藏在干系人心中的、没有在合同中明确表述的需求。比如客户可能希望项目团队在使用某种新技术时能够带来额外的创新点,虽然没有写进合同,但这是他们对项目的潜在期望。
- 干系人的文化背景也可能产生隐性期望。例如在一些注重环保的地区,客户可能希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即使合同中未提及。
- 团队成员的职业发展需求也可能成为隐性期望。如果员工参与项目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那么他们对项目中是否有足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就有隐性期望。
2. 学习方法
- 进行情景模拟。假设自己是一个项目的干系人,思考自己可能会有哪些未明确的需求,然后与标准答案或者其他同学进行对比交流。
- 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从项目的各个环节入手,考虑不同干系人的立场和可能存在的隐性期望。
三、期望落差预警与调整方案
1. 知识点内容
- 要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来发现期望落差。可以通过定期的项目进度汇报、干系人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来收集信息。例如,如果客户在某个阶段突然对项目的成果表示不满,这可能是期望落差的信号。
- 针对期望落差,要制定调整方案。如果是显性期望未满足,可能需要重新评估项目计划,调整资源分配或者改进技术方案;如果是隐性期望问题,则需要与干系人进行深入沟通,明确他们的期望,然后将其合理地纳入项目范围或者调整项目的实施方式。
2. 学习方法
- 学习项目管理工具中的相关功能。例如一些项目管理软件中有关于风险预警和变更管理的模块,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模拟期望落差预警与调整的过程。
- 总结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经验。分析那些成功处理期望落差的项目是如何做的,失败的项目又错在哪里。
总之,在备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的过程中,要全面掌握干系人期望管理策略中的显性期望、隐性期望以及期望落差预警与调整方案等知识点,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加深理解,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