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备考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在强化阶段(第3 - 4个月),对于恢复时间目标(RTO)与恢复点目标(RPO)的设定相关知识需要深入掌握。其中分业务影响等级制定RTO/RPO指标并结合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是关键的考点。
二、分业务影响等级制定RTO/RPO指标
- 业务影响等级划分
- 首先要明确不同的业务功能的重要性和影响范围。例如,对于金融企业,核心的交易处理系统属于高影响等级业务。如果这个系统出现故障,会导致大量客户无法进行交易,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像内部办公系统的部分功能,如员工请假审批模块,相对来说影响等级较低。
- 可以从业务的财务影响、客户满意度影响、法律合规影响等多方面来评估业务的影响等级。
- RTO指标设定
- 高影响等级业务通常需要较短的恢复时间目标。比如电商企业在促销活动期间,订单处理和支付系统的RTO可能被设定为几个小时甚至更短。这就要求企业在灾难发生后能够迅速恢复这些关键业务的运行。
- 对于低影响等级业务,RTO可以相对较长,可能是几天或者一周。例如企业内部的培训管理系统,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可以先安排其他替代方式或者推迟培训计划。
- RPO指标设定
- RPO反映了数据丢失的可接受程度。对于高影响等级业务,往往要求较短的RPO,甚至是接近零的数据丢失。像医院的病历管理系统,任何患者的病历数据丢失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医疗风险。
- 而对于低影响等级业务,RPO可以适当放宽,例如允许一定时间范围内(如一天)的数据丢失。
三、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 成本方面
- 投入成本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例如为了实现较短的RTO和RPO,企业可能需要购买高端的备份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这会增加硬件成本。
- 运营成本也不容忽视,如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的人力成本、电力成本等。
- 效益方面
- 避免业务中断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损失是很重要的效益。如避免因交易系统故障导致的销售额下降。
- 同时还有间接效益,比如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等。
- 平衡分析
- 在制定RTO/RPO指标时,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益。不能一味追求短的RTO和RPO而忽视成本。例如对于一些小型企业,如果为了达到非常低的RPO而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复杂的备份中心,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成本和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四、总结
在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备考中,分业务影响等级制定RTO/RPO指标并结合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是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深入理解业务影响等级的划分依据,准确设定RTO和RPO指标,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来确定合理的指标值。通过多做练习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等方式,提高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