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备考之路上,配置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一、配置管理流程的整体认识
配置管理流程主要包含6个关键过程。首先是配置识别,这是整个流程的开端。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哪些项目元素需要进行配置管理。比如在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中,代码、文档、测试用例等都是可能的配置项。
二、各个配置管理过程详解
1. 配置状态报告
- 知识点内容:它主要是记录和报告配置项的状态变化。例如一个软件模块从开发初期的初始版本,到经过多次修改后的版本,这些版本的更新情况都要记录下来。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掌握。找一些小型项目的文档,按照配置状态报告的要求去整理其中的信息,熟悉不同状态(如新建、修改、审核通过等)的标识和记录方式。
2. 配置审计
- 知识点内容:是为了确保配置项被正确识别、记录、控制等。包括功能审计和技术审计。功能审计检查配置项是否符合规定的功能要求,技术审计检查技术方面的合规性。
- 学习方法:复习相关的标准文档,了解具体的审计准则。同时做一些模拟题,分析题目中的情况是否符合审计的要求。
3. 配置控制
- 知识点内容:对配置项的变更进行控制。任何对配置项的修改都要经过规定的流程,包括提出变更请求、评估变更影响、批准或拒绝变更等步骤。
- 学习方法:构建流程框架图来加深记忆,并且多做一些关于变更控制的案例练习,在练习中掌握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变更请求。
4. 配置管理回顾
- 知识点内容:定期对配置管理的整体情况进行回顾。查看流程是否有效执行,配置项是否得到妥善管理等。
- 学习方法:结合项目管理中的监控知识领域,理解回顾在整个项目管理周期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总结实际项目中的经验教训来掌握这个过程。
5. 配置项识别方法
- 知识点内容:可以从项目的不同层次进行识别。从整体项目到子系统再到具体的模块、文档等。还可以根据项目干系人的需求来确定配置项。例如用户可能特别关注某个功能模块的相关配置项。
- 学习方法: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假设自己是一个项目的管理者,列出可能的项目元素,然后按照配置项识别的原则进行筛选。
三、总结
配置管理流程的这6个过程以及配置项识别方法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通过深入理解每个过程的内涵、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多做练习和案例分析,就能在备考中更好地应对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