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规划设计师的备考过程中,广域网中的E1/T1线路相关知识是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强化阶段的第3 - 4个月,深入理解E1(2.048Mbps,32时隙)和T1(1.544Mbps,24时隙)的时分复用帧结构以及成帧方式对可用带宽的影响非常关键。
一、E1/T1线路的基本速率与时隙数量
1. E1线路
- E1线路的标准速率为2.048Mbps。它采用的是时分复用的技术,将总带宽划分成32个时隙。每个时隙的速率是固定的,这就是计算可用带宽的基础。例如,每个时隙的速率为64Kbps(2.048Mbps÷32 = 64Kbps)。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来加深理解。自己动手计算不同速率下的时隙数量或者根据时隙数量反推线路速率。同时,结合实际的网络拓扑图来看E1线路在广域网中的位置和作用。
2. T1线路
- T1线路的速率为1.544Mbps,它被划分为24个时隙。每个时隙同样有其固定的速率,计算方式为1.544Mbps÷24≈64Kbps(实际上存在一些细微差异,但在基础概念理解阶段可以先这样近似看待)。
- 学习方法:与E1类似,多做计算练习,并且对比T1和E1在速率、时隙数量等方面的不同,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如不同的地区标准和使用需求等。
二、帧结构
1. E1帧结构
- E1的帧结构是按照时分复用的原则构建的。在每一帧中,32个时隙按照顺序排列。其中,第0时隙用于传输帧同步信号,第16时隙通常用于传输信令信息,剩下的30个时隙可用于用户数据的传输。
- 学习方法:可以绘制E1帧结构的示意图,直观地标记出各个时隙的功能。通过反复查看和记忆这个示意图,加深对帧结构的理解。
2. T1帧结构
- T1帧结构也有其特定的布局。24个时隙有序排列,并且有自己的同步和信令机制。例如,T1帧中的第1时隙可能用于某些特定的控制功能等。
- 学习方法:同样采用绘制示意图的方式,并且对比T1和E1帧结构在时隙功能分配上的差异。
三、成帧方式对可用带宽的影响
1. 成帧方式简介
- 对于E1线路,有CRC4(循环冗余校验4位)成帧和非成帧两种方式。CRC4成帧方式是在帧结构中加入了4位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用于错误检测。
- 学习方法:理解CRC4校验的原理,知道它是如何通过在数据后面附加校验位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的。
2. 对可用带宽的影响
- 当E1采用CRC4成帧时,由于要占用一定的带宽用于传输校验码等信息,所以用户可用的带宽就会减少。如前面提到的,原本每个时隙64Kbps,32个时隙理论上总带宽为2.048Mbps,但由于成帧相关信息的占用,用户实际可用的带宽为30×64Kbps。
- 学习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值计算来体会这种影响。可以假设不同的成帧信息占用量,计算相应的可用带宽,从而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在备考的这个阶段,要全面掌握E1/T1线路的相关知识,不仅要理解基本概念,还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案例分析来巩固所学内容,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对相关的题目。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