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安全工程师备考中,数据库安全审计策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在基于行为基线的异常检测方面,建立正常业务操作基线以及识别越权访问行为更是关键知识点。
一、建立正常业务操作基线
(一)访问时间
1. 知识点内容
- 不同的业务在数据库中的操作时间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对于电商业务,在白天会有大量的用户登录查询商品信息、下单操作等,这些操作会集中在正常的工作时间或者晚上购物高峰期。而企业内部的财务系统,可能在每个月的月初和月末会有频繁的数据录入和查询操作用于财务报表制作。
- 系统管理员对数据库的维护操作通常会在业务低谷期进行,如深夜或者凌晨。
2. 学习方法
- 收集实际业务数据。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库日志来获取不同时间段的操作频率和类型。比如,使用数据库自带的日志分析工具或者专门的数据分析软件。
- 进行业务流程调研。与相关业务部门沟通,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流程和习惯,这有助于准确确定正常的访问时间范围。
(二)数据量
1. 知识点内容
- 正常的业务操作会产生特定规模的数据量。以在线教育平台为例,在课程直播期间,可能会有大量的学生数据传输,但这个数据量是相对稳定的,并且与同时在线的学生数量有一定关系。如果是文件存储数据库,正常的文件上传和下载量也有一定的范围。
- 数据的更新量也是重要指标。如新闻网站每天更新的文章数量有限,如果突然出现大量新的文章数据插入,就可能是异常情况。
2. 学习方法
- 统计分析历史数据量。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数据量、最大数据量和最小数据量等统计指标。可以利用数据库的聚合函数来进行计算。
- 建立数据量监控机制。在实际环境中设置阈值,当数据量超出正常范围时及时发出警报,通过不断调整阈值来优化正常业务操作的数据量基线。
二、识别越权访问行为
(一)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原理
1. 知识点内容
- RBA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访问控制模型。它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被赋予特定的权限集。例如,在企业的员工管理系统中,普通员工角色可能只有查看自己个人信息和部门信息的权限,而人力资源管理员角色则有修改所有员工信息的权限。
- 当一个用户执行了超出其角色权限的操作时,就可能是越权访问行为。比如普通员工试图修改其他部门的薪资信息。
2. 学习方法
- 深入理解RBAC模型的组成部分,包括用户、角色、权限和约束条件等。可以通过绘制模型图来加深理解。
- 分析实际案例。查找企业中发生的越权访问案例,分析其中涉及的角色权限设置和违规操作情况。
(二)审计日志分析与异常检测
1. 知识点内容
- 审计日志记录了数据库的所有操作信息,包括操作时间、操作类型、操作对象、操作用户等。通过分析这些日志,可以发现异常的访问模式。例如,如果一个低权限用户在非工作时间频繁访问高敏感数据表,这很可能是越权访问行为。
- 可以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来分析审计日志中的模式。如聚类分析可以将相似的操作行为归为一类,异常点检测算法能够找出与正常模式偏离较大的操作。
2. 学习方法
- 学习日志分析工具的使用,如Splunk或者数据库自带的日志分析功能。
- 掌握基本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原理,通过实践项目来提高对审计日志异常检测的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概念,还要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来加深记忆和提高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安全工程师考试中顺利应对关于数据库安全审计策略中建立正常业务操作基线和识别越权访问行为的题目。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