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备考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深入理解至关重要,其中统计过程控制中的控制图及其7大判异准则是关键知识点。
一、统计过程控制与控制图基础
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预防不合格品产生的质量控制方法。控制图则是直观展示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图形工具。它能反映过程的变异情况,通过设定控制界限(通常为上下三条线),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二、7大判异准则及应用场景
1. 准则1:一点落在A区(或A区之外)
- 知识点内容:如果观测值中的某一点落在了A区(一般是距离中心线较远的特定区域)或者A区之外,这表明过程可能存在特殊原因导致的变异。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比如在生产线上,如果某一时刻产品的某项关键指标突然出现一个极端的值落在A区外,可能是设备突然故障或者原材料出现批次性问题。
2. 准则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的同一侧
- 知识点内容:当连续9个观测值都位于中心线的同一侧时,说明过程可能存在系统性的偏差。
- 学习方法:制作模拟的控制图,在上面标记出满足此准则的情况,思考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如测量工具的刻度偏移等。
3. 准则3: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
- 知识点内容:连续6个数据呈现单调递增或者递减的趋势,这暗示着过程可能存在特殊因素的影响。
- 学习方法:结合实际项目中的数据,如软件开发项目中每天的错误率,若出现连续6天错误率不断上升或者下降,要考虑是否存在特定的人为因素或者技术调整的影响。
4. 准则4:连续14点交替上下
- 知识点内容:这种情况意味着过程中的变异可能存在周期性因素。
- 学习方法:观察具有周期性特征的项目数据,如电商网站在促销活动前后某些指标的变化规律,来理解此准则的应用。
5. 准则5: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B区(或B区之外)
- 知识点内容:B区是相对A区靠近中心线但仍然偏离正常范围的区域,满足此准则说明过程不稳定。
- 学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多画不同类型数据的控制图,标记出符合准则5的情况,并分析背后的可能原因。
6. 准则6: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C区(或C区之外)
- 知识点内容:C区也是偏离正常范围的一个区域,该准则表明过程可能存在异常。
- 学习方法:与准则5类似,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分析来掌握。
7. 准则7: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
- 知识点内容:这显示过程可能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
- 学习方法:联系项目管理中的资源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来理解此准则,例如项目团队在处理任务时长期处于一种低效率且波动小的状态。
三、复习建议
1. 深入理解每个准则的含义,不仅仅是记住文字表述,更要明白背后的统计学原理。
2. 多做练习题,包括历年真题中的相关题目,以及自己根据实际场景编写的题目。
3. 结合项目管理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备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质量管理部分时,要重视统计过程控制中控制图7大判异准则的学习,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掌握其应用场景,从而在考试中能够准确作答,并且在实际项目管理工作中也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