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统分析的备考过程中,业务流程图(TFD)与数据流程图(DFD)的区别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容易出现混淆和出错的地方。
一、描述对象
1. 业务流程图(TFD)
- 它主要描述的是业务过程,关注的是企业或组织内部实际发生的业务操作流程。例如,在一个生产企业中,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到产品入库等一系列的操作步骤就是业务流程图所描述的对象。
- 学习方法: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业务运作模式。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小型企业,或者观看企业运营管理的视频案例来增强对业务流程的理解。同时,绘制一些简单业务的流程草图,比如学校的选课流程或者餐厅的点餐上菜流程等。
2. 数据流程图(DFD)
- 侧重于描述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过程。比如在一个电商系统中,用户下单信息如何从客户端传递到服务器,服务器如何处理订单数据,以及库存数据如何根据订单进行更新等数据相关的操作就是DFD的描述范围。
- 学习方法:多做一些数据相关的分析练习。可以从简单的数据输入输出场景开始,如计算器程序的数据流动,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系统,像银行系统的资金转账数据流程。同时,要熟悉数据的存储形式和数据处理逻辑。
二、元素符号
1. 业务流程图(TFD)
- 它有一些特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业务操作。例如,矩形通常表示操作或处理步骤,菱形表示判断条件,箭头表示流程的方向等。这些符号直观地展示了业务活动的流程走向和逻辑关系。
- 学习方法:牢记这些基本符号的含义,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运用。可以找一些标准的业务流程图模板进行临摹,在临摹过程中加深对符号的理解。
2. 数据流程图(DFD)
- 包含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逻辑和数据存储等元素符号。外部实体用圆角矩形表示,数据流用箭头表示,处理逻辑用矩形加斜杠表示,数据存储用开口矩形表示。这些符号组合起来描绘了数据的流动路径和处理情况。
- 学习方法:制作元素符号卡片,一面写符号名称,一面画符号图形,随时复习。同时,在分析实际系统的数据流程时,准确地标注出这些符号,提高对符号使用的熟练度。
三、建模目的
1. 业务流程图(TFD)
- 建模的目的是为了优化业务流程。通过清晰地展示业务操作流程,发现其中存在的冗余环节、等待时间过长或者逻辑不合理的部分,从而进行改进。例如,在物流配送业务中,通过业务流程图可以发现货物在中转仓库的不合理停留时间,进而优化配送路线和仓储管理。
- 学习方法:结合实际的业务优化案例进行学习。研究企业在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时是如何利用业务流程图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
2. 数据流程图(DFD)
- 主要是为了构建信息系统的数据架构。它帮助系统分析师确定数据的来源、去向、处理方式和存储位置,为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和功能模块开发提供依据。例如,在开发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时,DFD可以明确员工信息数据是如何在不同模块之间传递和更新的。
- 学习方法:参与一些小型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项目,运用DFD进行数据架构的初步设计,在实践中体会其建模目的。
在备考过程中,要针对这些区别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并且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地区分业务流程图(TFD)和数据流程图(DFD),避免出错。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