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备考中,系统可靠性计算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一、串联系统可靠性计算
1. 知识点内容
- 对于串联系统,其可靠性的计算遵循一定的规则。假设系统中有多个组件依次连接,只要其中一个组件失效,整个系统就会失效。如果组件1、组件2、……、组件n的可靠度分别为R1、R2、……、Rn,那么串联系统的可靠度R串等于各个组件可靠度的乘积,即(R_{串}=R_{1}\times R_{2}\times\cdots\times R_{n})。例如,有三个串联的服务器,其可靠度分别为0.9、0.8、0.7,那么整个串联系统的可靠度为(0.9\times0.8\times0.7 = 0.504)。
2. 学习方法
- 理解概念是关键。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加深对串联系统概念的理解,比如家庭电路中的灯泡连接,如果灯泡是串联的,一个灯泡坏了,整个电路就不通了。
- 多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熟练掌握串联系统可靠度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够准确识别题目中的组件可靠度数值。
二、并联系统可靠性计算
1. 知识点内容
- 并联系统则有所不同。当系统中的组件并联时,只有当所有组件都失效时,系统才会失效。设组件1、组件2、……、组件n的可靠度为R1、R2、……、Rn,并联系统的可靠度(R_{并}=1-(1 - R_{1})\times(1 - R_{2})\times\cdots\times(1 - R_{n}))。例如有两个并联的硬盘,其可靠度分别为0.9和0.8,那么并联系统的可靠度为(1-(1 - 0.9)\times(1 - 0.8)=1 - 0.1\times0.2 = 0.98)。
2. 学习方法
- 同样从实际场景出发,像小区的供电线路,往往有多个电源并联,这样即使一个电源出现问题,小区仍然可以正常供电。
- 进行对比学习。将并联系统和串联系统对比着学习,明确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做题时能够准确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系统,然后选择正确的计算公式。
三、在架构设计中的应用
1. 知识点内容
- 在架构设计方面,了解串联/并联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有助于合理规划系统结构。如果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可能会采用并联结构的组件,以提高整体的可靠性。例如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部署中,关键业务的数据存储服务器可以采用并联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而一些顺序执行的流程环节可能采用串联结构,如订单处理流程中的下单、审核、发货等环节。
2. 学习方法
- 研究实际的企业架构案例。查看一些知名企业的IT架构或者生产流程架构,分析其中是如何运用串联/并联系统可靠性原理的。
- 模拟架构设计。自己设定一些场景,然后根据所学的可靠性计算知识进行架构设计,最后对比不同的设计方案的可靠性。
总之,在备考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时,系统可靠性计算中的串联/并联系统部分需要我们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到实际应用全面掌握,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