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备考过程中,强化阶段(第3 - 4个月)的架构设计评审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尤其是ATAM(架构权衡分析方法)的应用。
一、场景集合开发
1. 知识点内容
- 场景集合开发旨在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构建一系列可能的未来使用场景。这些场景涵盖了正常业务流程、异常情况以及业务发展方向等多种情况。例如,在一个电商系统的架构评审中,正常的购物流程场景包括用户登录、浏览商品、下单、支付、物流跟踪等;异常场景可能有用户账户被盗刷后的应急处理,或者商品库存突然不足时的应对措施。
- 它有助于全面地考虑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运行状态,从而为架构设计提供丰富的需求来源。
2. 学习方法
- 多做案例分析。收集不同类型的系统案例,如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在线教育平台等,分析它们的场景集合是如何构建的。通过对比不同案例,总结出通用的构建方法和特殊场景的考虑要点。
- 结合实际业务进行模拟。可以假设自己正在设计一个特定类型的系统,然后从用户、管理员、供应商等不同角色的角度去思考可能出现的场景,并将其整理出来。
二、架构描述
1. 知识点内容
- 架构描述是对系统整体结构的阐述,包括硬件架构、软件架构、网络架构等方面。例如,在描述一个云计算系统的架构时,要说明服务器的分布(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采用的操作系统类型、中间件的使用情况,以及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网状等)。
- 同时,还需要明确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如数据流向、控制逻辑等。
2. 学习方法
- 学习相关的架构设计模型和框架,如分层架构模型、微服务架构框架等。了解这些模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然后尝试运用到自己构建的架构描述中。
- 绘制架构图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使用专业的绘图工具(如Visio)或者简单的在线绘图工具,将架构直观地呈现出来,在绘制过程中加深对架构各部分的理解。
三、属性模型构造
1. 知识点内容
- 属性模型构造是为了量化地描述架构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属性。以性能属性为例,可以通过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来衡量。对于可靠性,可以用故障概率、可用性等参数来表示。
- 这些属性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比如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的性能。
2. 学习方法
- 深入学习各种属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技术文档,掌握如何准确地对系统属性进行量化。
- 进行实验和模拟测试。可以使用一些软件工具对设计的架构进行性能测试、可靠性分析等,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属性模型。
四、评估流程与决策依据
1. 知识点内容
- 在ATAM中,评估流程包括需求收集、场景开发、架构描述、属性模型构造等多个环节的循环迭代。首先从需求出发,构建场景来验证架构是否满足需求,然后通过架构描述和属性模型构造来进一步分析架构的质量。
- 决策依据主要是基于各个环节的分析结果。如果在场景测试中发现某个架构组件无法满足特定场景下的需求,就需要对该组件进行调整;如果属性模型中的性能指标不达标,就要考虑优化架构以提高性能。
2. 学习方法
- 按照评估流程进行实际的案例操作。从简单的案例开始,逐步熟悉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和相互关系。
- 总结决策经验。在完成多个案例的评估后,总结在不同情况下应该做出何种决策的规律,以及在决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和解决方法。
总之,在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备考强化阶段,对于ATAM应用中的场景集合开发、架构描述、属性模型构造的评估流程与决策依据这一知识点,需要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深入掌握,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并且在实际的系统规划与管理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如。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