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备考过程中,模考冲刺阶段(考前20天)非常关键。其中投资回收期(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公式应用场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静态投资回收期
1. 公式内容
- 静态投资回收期(P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 - 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例如,一个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如下表:
|年份|净现金流量(万元)|
|—|—|
|1|-50|
|2|-30|
|3|20|
|4|30|
- 首先计算累计净现金流量:
|年份|累计净现金流量(万元)|
|—|—|
|1|-50|
|2|-80|
|3|-60|
|4|-30|
- 可以看到在第4年开始累计净现金流量变为正值。按照公式计算,Pt=(4 - 1)+(60/30)=6年。
2. 应用场景
- 当项目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时适用。比如一些小型的、短期的、对资金流动性要求不高且资金成本较低的项目。像小型零售店铺的装修投资,其资金回收主要看现金流的累计情况,不需要考虑货币随时间的增值情况。
3. 学习方法
- 理解公式的构成要素。多做一些简单的案例计算,熟练掌握累计净现金流量的计算过程。可以通过画表格的方式来清晰地展示每一年的净现金流量和累计净现金流量。
二、动态投资回收期
1. 公式内容
- 动态投资回收期(P’t)=(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 - 1)+(上一年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折现净现金流量)。这里涉及到折现率的计算,折现净现金流量 = 净现金流量÷(1 + 折现率)^n(n为年份)。假设折现率为10%,对于上述项目的折现净现金流量计算如下:
|年份|净现金流量(万元)|折现净现金流量(万元)|
|—|—|—|
|1|-50|-50/(1 + 0.1)^1≈ - 45.45|
|2|-30|-30/(1 + 0.1)^2≈ - 24.79|
|3|20|20/(1 + 0.1)^3≈15.03|
|4|30|30/(1 + 0.1)^4≈20.23|
- 然后计算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并得出动态投资回收期。
2. 应用场景
- 当项目资金来源部分是通过借贷或者投资者期望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时使用。例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需要考虑资金在不同时间的价值差异。
3. 学习方法
- 首先要掌握折现率的计算原理。多做一些包含不同折现率情况的练习题,加深对动态投资回收期公式应用的理解。
在模考冲刺阶段,要牢记这两种投资回收期的公式及其应用场景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做真题和模拟题来提高解题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