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询心理学的备考中,MBCT 课程中的认知重评训练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未来的实际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MBCT 课程与认知重评训练概述
MBCT(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正念认知疗法)是一种将正念训练与认知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其目的在于帮助个体通过觉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从而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预防抑郁的复发。
认知重评训练则是 MBCT 课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要求个体能够识别自己的自动思维,并对其进行评估和修正,以更积极、合理的方式看待问题。
二、设计“自动思维 - 替代思维”对照表
-
常见认知歪曲类型
- 过度概括:将一次失败的经历推广到所有的情况。
- 灾难化思维:把一些小的问题想象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 个人化:错误地认为自己是问题的唯一原因。
- 以偏概全:根据部分信息做出整体的判断。
-
修正范例
- 自动思维:“我这次考试没考好,我永远都学不好这门课。” 替代思维:“这次考试没考好只是暂时的,我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方法改进来提高成绩。”
- 自动思维:“老板批评了我,我肯定要被开除了。” 替代思维:“老板批评我可能是对我工作的某些方面不满意,这是一个改进的机会,并不意味着要被开除。”
-
制作对照表的方法
- 可以先列出常见的认知歪曲类型,然后在每种类型下写出多个自动思维和对应的替代思维。
- 对每个例子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说明为什么这样修正更合理。
三、训练前后的认知偏差数量变化统计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认知重评训练后,对训练前后的认知偏差数量进行统计具有重要意义。
-
统计方法
- 在训练开始前,记录一定时间内个体出现的认知偏差次数。
- 训练过程中,定期进行记录和评估。
- 训练结束后,再次记录相同时间段内的认知偏差次数。
-
数据分析
- 比较训练前后的数据,计算认知偏差数量的减少比例。
- 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评估训练的效果。
-
反思与改进
- 根据统计结果,总结训练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 针对不足之处,调整训练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训练效果。
总之,MBCT 课程中的认知重评训练对于考生的备考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通过设计“自动思维 - 替代思维”对照表,并进行训练前后的认知偏差数量变化统计,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专业素养。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