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软件设计师备考中,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中的总线仲裁机制是一个重要考点。尤其是在冲刺阶段,深入理解这一知识点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二、集中式仲裁
1. 菊花链仲裁
- 工作原理:各设备连接成一条链,设备按顺序传递信号。例如,当设备需要使用总线时,它会发送一个请求信号到下一个设备,依次传递直到到达仲裁中心。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直观理解信号的传递路径。同时,结合实际例子,比如在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中,硬盘、内存和CPU之间通过菊花链的方式进行总线请求的场景。
- 优缺点
- 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用的控制线较少。
- 缺点:对电路故障敏感,如果链路中的某个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整个总线的仲裁过程。
- 适用场景:适用于设备数量相对较少且连接关系比较固定的系统。
2. 计数器定时查询仲裁
- 工作原理:仲裁中心有一个计数器,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查询各个设备的请求。例如,计数器从0开始,依次对连接到总线的设备编号进行查询。
- 学习方法:制作一个表格,列出不同计数器值对应的设备查询情况,这样有助于记忆查询顺序。
- 优缺点
- 优点:对电路故障不那么敏感,因为每个设备都有固定的查询顺序。
- 缺点:控制线数量相对较多,并且设备的优先级是固定的,不够灵活。
- 适用场景:适用于设备优先级不需要经常改变的系统。
3. 独立请求仲裁
- 工作原理: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独立的请求线路连接到仲裁中心,仲裁中心可以直接接收到每个设备的请求。
- 学习方法:对比菊花链仲裁的共享线路方式,突出独立请求仲裁的并行性特点。
- 优缺点
- 优点:响应速度快,设备优先级可以灵活设置。
- 缺点:硬件成本高,因为需要较多的控制线和仲裁逻辑电路。
- 适用场景:适用于对响应速度要求较高且设备优先级需要经常调整的系统。
三、分布式仲裁
1. 工作原理:分布式仲裁是将仲裁逻辑分散到各个设备端。每个设备根据一定的规则自行判断是否可以使用总线。例如,通过比较设备内部的标识或者状态来确定总线的使用权。
2. 学习方法:研究分布式系统中的通信协议原理,类比理解分布式仲裁中的规则制定。
3. 优缺点
- 优点:灵活性高,不需要集中的仲裁中心,减少了仲裁中心的负担。
- 缺点:协议设计较为复杂,需要各个设备之间有较好的协同性。
- 适用场景:适用于大型分布式系统,如网络中的节点间通信。
四、总结
在备考过程中,要牢记不同仲裁方式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并且在复习时对比集中式仲裁和分布式仲裁的差异,这样有助于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答题。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