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设计师的备考冲刺阶段,数据库分库分表相关的知识是一个重点内容。
一、垂直分库(按业务模块)
1. 知识点内容
- 垂直分库就是根据业务模块将不同的表划分到不同的数据库中。例如,一个电商系统中,用户相关的表(如用户注册信息表、用户登录日志表等)可以放在一个名为“user_db”的数据库中;订单相关的表(订单信息表、订单支付记录表等)放在“order_db”中。
-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不同的业务逻辑隔离开来,提高数据库的管理效率、可维护性和性能。
2. 学习方法
- 理解业务场景:多分析一些实际的电商、社交等大型系统的业务逻辑,明确不同业务模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案例学习:通过研究一些开源项目或者企业级应用的分库架构案例,加深对垂直分库的理解。
二、水平分表(按数据范围)
1. 知识点内容
- 水平分表是按照数据范围将一张大表拆分成多个小表。比如,对于一个存储用户订单的表,如果订单量非常大,可以按照订单日期进行分表,像2023年1月的订单放在“order_202301”表中,2月的放在“order_202302”表中。
- 它主要是为了解决单表数据量过大导致的查询缓慢、写入瓶颈等问题。
2. 学习方法
- 数据模拟:自己动手创建一些模拟数据,然后按照不同的规则进行水平分表操作,体验分表前后的性能差异。
- 研究分表策略:掌握常见的分表策略,如哈希分表、范围分表等的优缺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
三、分布式ID生成方案
1. 雪花算法
- 知识点内容:雪花算法生成的ID是一个64位的长整型数字。它包含时间戳、机器ID、数据中心ID和序列号等部分。这种算法可以保证在分布式环境下生成的ID是唯一的,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递增。
- 学习方法:深入理解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和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代码实现来加深认识,比如用Java实现雪花算法,观察生成的ID规律。
2. UUID
- 知识点内容:UUID是一个128位的字符串,它通过随机数生成,在全球范围内几乎可以保证唯一性。但是UUID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存储占用空间较大,而且无序,不利于数据库索引。
- 学习方法:对比UUID与其他ID生成方式的区别,研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和局限性。
3. 数据库自增
- 知识点内容:数据库自增是一种简单的ID生成方式,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每插入一条新记录,ID字段就会自动加1。但是这种方式在分布式系统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同数据库实例之间可能会出现ID冲突。
- 学习方法:思考如何改进数据库自增方式以适应分布式环境,分析其在单机和分布式场景下的不同表现。
四、分库分表后的查询路由与事务处理挑战
1. 查询路由
- 知识点内容:当进行了分库分表后,查询数据时需要确定数据所在的库和表。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查询路由机制。例如,根据查询条件中的业务模块字段确定数据库,根据数据的范围字段确定表。
- 学习方法:构建简单的查询路由模型,模拟不同查询场景下的路由过程。
2. 事务处理
- 知识点内容:分库分表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事务(ACID特性)难以保证。例如,一个涉及多个库或者表的跨库事务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 学习方法:研究分布式事务的处理方案,如两阶段提交(2PC)、柔性事务(如TCC、Saga等)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总之,在冲刺备考阶段,要全面掌握数据库分库分表相关的这些知识点,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加深理解,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