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系统监理师的备考过程中,基础阶段的第 1 - 2 个月对于法律法规的学习至关重要,特别是建设工程合同中常见争议解决法律依据这部分内容。
一、建设工程合同常见争议类型
首先,我们要了解建设工程合同中常见的争议类型。比如价款结算纠纷,这可能由于合同条款中对计价方式、付款进度等约定不明确导致;还有工程质量纠纷,像施工不符合标准或者使用的材料不合格等情况;工期延误纠纷也较为常见,可能因为不可抗力、发包方变更设计等多种原因造成。
二、争议解决的法律依据
1. 《民法典》相关条款
- 对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了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这就为我们解决建设工程合同中的违约争议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
- 关于合同的解释规则,在第五百一十条到第五百一十三条有详细说明。当合同条款存在歧义时,我们可以依据这些规则来确定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2. 《建筑法》中的规定
- 它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施工许可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如果出现工程质量争议,建筑法中关于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条款就是重要的法律依据。比如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等规定。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
- 这个司法解释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的许多具体问题给出了司法裁判的依据。例如关于工程价款结算方面,它明确了未完工工程的结算原则;在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的情况下,对实际施工人的权利保护也作出了规定。
三、学习方法
1. 系统学习
- 要全面阅读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条款,而是要理解其在整个法律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案例分析
- 通过分析实际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例,加深对法律依据的理解。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典型案例,或者参考一些法律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研读。
3. 对比记忆
- 将不同法律法规中关于同一问题的规定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法律依据。
总之,在备考信息系统监理师的基础阶段,对于建设工程合同常见争议解决法律依据的学习需要我们从了解争议类型入手,深入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