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管理科学基础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是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的重要内容。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具有一定挑战性,但通过合理的备考规划可以有效攻克。
二、知识点的详细解读
- 有形效益与无形效益
- 有形效益是指可以量化、直接用货币衡量的效益。例如,企业采用新的信息系统后,生产成本的降低金额是可以直接计算出来的。如果原来每月生产成本为10万元,采用新系统后降低到8万元,那么每月就有2万元的有形效益。
- 学习方法:多收集实际企业案例进行分析。可以从企业的财务报表、运营数据等方面入手,找出那些明确反映在数字上的效益变化。同时,做一些简单的模拟练习题,自己设定场景来计算有形效益。
- 无形效益则难以用货币精确衡量。比如员工满意度的提高、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等。虽然不能直接换算成钱,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学习方法:关注行业报告和企业新闻中关于无形效益的描述。尝试从定性的角度去分析无形效益对企业各个方面的影响,并且学会在一些题目中识别无形效益的表现形式。
-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 直接成本是与项目直接相关的成本。比如购买硬件设备的费用、软件的开发费用等。如果是开发一个电商网站,购买服务器的费用就是直接成本。
- 学习方法:在记忆的时候可以与项目的具体活动相对应。绘制项目流程图,将每个环节可能产生的直接成本标注出来,加深理解。
- 间接成本是那些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项目的成本,像管理费用、水电费等。这些成本需要按照一定的分摊方法分配到各个项目中。
- 学习方法:了解常见的间接成本项目,并且掌握不同的分摊方法,如按工时、按产量等。做练习题时注意区分哪些成本属于间接成本以及如何进行合理分摊。
- 投资回收期、净现值(NPV)等指标的计算与评价
- 投资回收期是指从项目投资开始到收回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计算时,静态投资回收期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动态投资回收期则要考虑。例如,一个项目初始投资100万元,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分别为20万元、30万元、40万元等,通过累计净现金流量来计算回收期。
- 学习方法:掌握不同类型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并且通过大量的例题进行练习。同时,要理解投资回收期这个指标的局限性,比如它没有考虑回收期后的收益情况。
- 净现值(NPV)是指项目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计算NPV需要确定合适的折现率,然后将各期的现金流量按照折现率折现到当前时刻。
- 学习方法:熟练掌握折现的计算方法,多做一些不同场景下的NPV计算练习题。学会根据NPV的值对项目进行评价,一般来说,NPV大于0的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三、三个月的备考规划
- 第一个月
- 系统学习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阅读相关的教材章节,做好笔记,重点标记有形效益、无形效益、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概念的定义和区别。
- 对于投资回收期和NPV等指标,先从原理上理解其含义,不急于做复杂的计算题。
- 第二个月
- 深入学习各个知识点的计算方法。通过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计算公式,并且开始分析一些简单的案例。
- 对无形效益等较难理解的部分,查找更多的资料进行补充学习,尝试自己总结分析无形效益的方法。
- 第三个月
- 进行全面的复习。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要求自己。在答题过程中,注意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尤其是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如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判断。
- 查漏补缺,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学习。
四、总结
在三个月的备考过程中,只要按照合理的规划,扎实地掌握成本效益分析中的各个知识点,包括有形效益与无形效益、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区分以及投资回收期、净现值等指标的计算与评价,就能够在这个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为顺利通过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