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的备考中,案例分析专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跨部门协作项目管理这一类型的案例。如果仅剩下一个月的冲刺时间,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一、整体规划
将这一个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星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第二个星期进行专项练习,第三个星期进行模拟考试并查漏补缺,最后一个星期调整状态迎接考试。
二、知识点内容及学习方法
(一)沟通机制建立
- 知识点内容
- 明确沟通渠道:包括正式会议、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的适用场景。例如,涉及到重要决策和多方参与的沟通适合正式会议;日常的工作汇报和小问题交流可以使用邮件或者即时通讯工具。
- 沟通频率:确定不同阶段和不同事项的沟通频率。比如项目初期可能需要每周一次的项目启动会来明确目标和分工;项目进行中,对于关键任务可以每天进行进度沟通。
- 沟通文档化:所有的沟通结果都要形成文档,方便追溯和查询。
- 学习方法
- 阅读相关的标准流程文档,了解行业内优秀的沟通机制范例。
- 结合实际项目中的沟通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成功和失败的点。
(二)责任划分
- 知识点内容
- 基于职能分工: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能确定其在项目中的主要责任。例如,技术部门负责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业务部门负责提出需求和使用反馈。
- 工作分解结构(WBS):通过将项目分解为具体的任务,明确每个任务的责任人。比如一个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项目中,库存管理模块的开发责任人是特定的程序员。
- 接口界定:明确部门之间交接工作的接口标准和责任人。
- 学习方法
- 绘制责任矩阵图来直观地理解责任划分关系。
- 分析一些因为责任划分不清导致项目失败的实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三)进度协同
- 知识点内容
- 甘特图:这是一种常用的项目管理工具,用于展示项目任务的时间安排和进度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任务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依赖关系。
- 关键路径法(CPM):确定项目中的关键任务,这些任务的延迟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
- 进度监控与调整:定期对比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当出现偏差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如增加资源或者调整任务顺序。
- 学习方法
- 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如Microsoft Project)进行实际的进度计划制定和模拟操作。
- 收集一些项目进度失控的案例,分析其失控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进度协同来避免。
三、经验总结
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做笔记,将不同类型的案例整理出来,分析其共性和差异。同时,要注重答题技巧,在回答案例分析题时,首先要明确问题所在,然后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知识点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总之,在这一个月的冲刺阶段,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扎实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和总结,就能够在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的案例分析专项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