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的备考中,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对比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对于结构化、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法的阶段划分、工具以及优缺点,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准确记忆。
一、阶段划分
1. 结构化开发方法
- 一般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维护等阶段。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绘制流程图的方式来加深对各阶段的顺序理解。例如,从初始的项目设想开始,逐步细化到系统实施的各个环节。
2. 原型法
- 主要包括确定用户基本需求、设计系统初始原型、试用原型并修改完善、最终形成系统的阶段。
- 记忆技巧:把每个阶段想象成制作一个产品的不同步骤,从最初的需求调研到最后的成品。
3.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 有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 复习建议:结合实际的项目案例来理解每个阶段在面向对象开发中的具体任务。
二、工具
1. 结构化开发方法
- 常用的工具有数据流程图(DFD)、结构化语言、决策树和决策表等。
- 学习时要多做一些绘制DFD的练习,掌握如何用图形准确地描述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
2. 原型法
- 主要工具包括原型开发工具,如Axure、Visio等。
- 可以自己动手使用这些工具创建简单的原型,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功能和用途。
3.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 UML(统一建模语言)是最重要的工具,包括类图、对象图、用例图等。
- 学习UML时,要理解每种图的含义和用途,并且通过实际的代码编写来体会如何根据UML图进行开发。
三、优缺点对比
1. 结构化开发方法
- 优点:强调系统开发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易于理解和实现;有完善的文档管理。
- 缺点:开发周期长,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 记忆要点:从项目的规范性和灵活性两方面去对比记忆。
2. 原型法
- 优点: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变化,提高用户满意度;直观易懂。
- 缺点:开发过程管理较难,如果没有控制好可能导致项目失控。
- 可以联系生活中定制产品的例子来理解其优缺点。
3.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 优点:具有很强的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便于代码的重用和维护;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系统的开发。
- 缺点:对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学习成本较大。
- 可以通过对比传统编程方式来加深理解。
在备考的最后一个月,我们要制作考点对比记忆表,将这些知识点清晰地罗列出来,并且反复复习。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这样在考试中就能准确地回答相关问题了。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