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评测师的备考过程中,理解并能够应用各种软件质量模型是至关重要的。ISO/IEC 9126 模型是一个广泛认可的质量评估框架,它为软件产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个系统的途径。在备考的第 5-6 个月,考生应该深入掌握这一模型的应用方法,以下是基于 ISO/IEC 9126 模型评估软件质量的步骤:
一、了解 ISO/IEC 9126 模型的基本构成
ISO/IEC 9126 模型包括六个质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每个特性下又分为若干子特性,这些特性和子特性共同构成了评价软件质量的完整框架。
二、学习质量特性的具体内容
- 功能性:软件是否满足明确和隐含的需求,包括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依从性和安全性。
- 可靠性:软件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维持其性能水平的能力,包括成熟性、容错性和易恢复性。
- 易用性:软件是否易于学习和使用,包括易理解性、易操作性、吸引力和依从性。
- 效率:软件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使用资源满足需求的能力,包括时间特性和资源利用性。
- 可维护性:软件可被修改的能力,包括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和易测试性。
- 可移植性:软件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的能力,包括适应性、易安装性、共存性、易替换性和可移植性依从性。
三、掌握评估步骤
- 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目的和范围。
- 选择评估对象:确定需要评估的软件产品或系统。
- 制定评估计划:包括评估的方法、工具、人员和时间表。
- 执行评估:根据 ISO/IEC 9126 模型的质量特性和子特性,对软件进行详细的评估。
- 分析评估结果: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形成评估报告。
-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软件质量的建议。
四、实践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将 ISO/IEC 9126 模型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软件质量评估中。这不仅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模型的应用,还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复习与总结
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复习 ISO/IEC 9126 模型的知识点,总结评估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以上步骤的学习和实践,考生不仅能够掌握 ISO/IEC 9126 模型的应用,还能够在实际的软件评测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取得好成绩,顺利通过软件评测师的考试。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