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评测师的备考过程中,到了强化阶段的第3 - 4个月,软件可靠性相关的知识成为重点内容,尤其是可靠性指标(MTBF、MTTR)的计算以及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一、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 知识点内容
- MTBF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软件系统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它反映了软件系统的稳定性。例如,如果一个软件系统在1000小时内发生了2次故障,那么MTBF = 1000÷2 = 500小时。
- 其计算公式为:MTBF = 总运行时间÷故障次数。这里的总运行时间是指从软件开始运行到统计结束所经历的时间总和,而故障次数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发生的导致软件无法正常运行的事件数量。
- 学习方法
- 理解概念本质。要从实际的软件运行场景去理解MTBF所代表的含义,想象自己在使用一个软件产品,记录下它每次出故障的时间点,然后计算间隔时间。
- 多做案例分析。找一些实际的软件项目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是开源项目的故障记录,或者是企业内部软件的使用情况统计。按照公式进行计算练习,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MTTR(平均修复时间)
- 知识点内容
- MTTR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修复一个软件故障所需的平均时间。比如,一个软件故障从发现到完全修复花费了2小时,在这期间总共修复了3次这样的故障,那么MTTR = 2×3÷3 = 2小时。
- 计算公式为:MTTR = 修复故障所花费的总时间÷故障次数。
- 学习方法
- 对比分析。将MTTR与MTBF进行对比学习,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MTBF关注的是故障发生的间隔,而MTTR关注的是故障修复的速度。
- 模拟操作。可以自己设定一些软件故障场景,然后模拟修复过程,记录下每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最后计算MTTR。这样能更好地掌握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个指标。
三、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 软件设计阶段
- 采用冗余设计。例如,在系统中设置多个备份模块,当一个模块出现故障时,备份模块可以立即接替其工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从而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 进行严格的需求分析。准确把握用户需求,避免因为需求不明确导致后期软件频繁修改和出现故障。
- 软件测试阶段
- 增加测试覆盖率。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各个方面。全面的测试能够发现更多的潜在故障,提前进行修复,从而提高软件在实际运行中的可靠性。
- 进行可靠性专项测试,如长时间运行测试,模拟软件在高负荷下连续运行的情况,观察是否会出现故障。
- 软件维护阶段
- 及时更新和修复漏洞。当发现软件存在安全漏洞或者功能缺陷时,要尽快发布补丁程序进行修复。
- 定期对软件进行优化,根据用户反馈和实际运行数据,对软件的性能、资源占用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
在备考的强化阶段,要深入理解MTBF和MTTR的计算方法,并且掌握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各种方法。通过不断地学习、练习和分析案例,为软件评测师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