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结构的学习中,栈和队列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栈
1. 后进先出特性
- 这是栈最核心的特点。就好比一堆盘子,最后放上去的盘子最先被拿走。例如,在表达式求值中,我们按照运算符的优先级,将操作数和运算符依次入栈。当遇到右括号时,就从栈中弹出运算符和相应的操作数进行计算,这个过程就是利用了栈的后进先出特性。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实际编写一些简单的表达式求值程序来加深理解。比如对于表达式“3+42”,先将3入栈,再遇到“+”入栈,然后4入栈,接着“”入栈,最后2入栈。此时根据优先级先计算“42”,这就需要弹出“”和4,计算结果8再入栈,然后弹出“+”和3,最后得到结果11。
2. 函数调用栈
-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一个函数被调用时,它的执行上下文(包括局部变量、返回地址等)会被压入栈中。当函数执行完毕后,其执行上下文会从栈中弹出。例如在一个多层嵌套的函数调用中,最内层的函数会最先返回,这也是后进先出的体现。
- 学习方法:可以在自己编写的代码中设置断点,观察函数调用时栈的变化情况。在大多数集成开发环境(IDE)中都有这样的调试功能。
二、队列
1. 先进先出特性
- 队列就像排队等候的人群,先到的先得到服务。在操作系统作业调度中,各个作业按照到达的先后顺序进入队列,系统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依次处理这些作业。
- 学习方法:可以模拟一个简单的作业调度场景,比如有三个作业A、B、C,它们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到达系统,将这些作业按照到达顺序放入队列,然后模拟系统的处理过程。
2. 循环队列判空与判满条件
- 循环队列是为了解决普通队列在出队和入队操作时可能出现假溢出的问题而设计的。判空的条件通常是队头指针等于队尾指针;判满的条件相对复杂一些,在设置了一个计数器的情况下,当计数器达到队列的最大容量时为满,或者通过队尾指针的下一个位置等于队头指针来判断(前提是队列有一个空位用来区分空和满的情况)。
- 学习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来直观地理解循环队列的结构和判空判满的条件。同时编写代码实现循环队列的基本操作,如入队、出队、判断空和满等操作,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总之,栈和队列在数据结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深入理解它们的特性和相关操作对于程序员备考以及实际的编程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