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备考中,输入输出系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于备考者来说,深入理解其相关知识点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
一、I/O接口功能与分类
1. 功能
- 数据缓冲功能:I/O接口可以在主机和外设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例如,当主机向打印机发送大量数据时,打印机可能无法及时处理所有数据,I/O接口就可以暂时存储这些数据,避免数据丢失。
- 数据格式转换功能: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数据格式。比如,传感器可能输出的是模拟信号,而计算机内部处理的是数字信号,I/O接口能够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计算机识别。
- 设备选择功能:在一个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相同类型的外设,I/O接口可以根据地址等信息来选择特定的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 信号转换功能:除了数据格式转换,还能进行电平转换等操作。例如,一些外部设备的信号电平与计算机内部的电平标准不同,I/O接口可以将其转换为合适的电平。
2. 分类
- 按数据传送方式可分为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并行接口一次可以传输多个数据位,速度快但线路复杂;串行接口一次只传输一位数据,速度相对较慢但线路简单,适合长距离传输。
- 按通用性可分为通用接口和专用接口。通用接口如USB接口,可以连接多种不同类型的外设;专用接口则是为特定的设备专门设计的,如打印机接口。
二、程序查询方式
1. 工作流程
- 主机通过不断查询外设状态寄存器来判断外设是否准备好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在向磁盘读取数据时,主机不断查看磁盘控制器的状态寄存器,看是否有数据可读。
2. 缺点
- 资源浪费:主机需要不断占用CPU时间来查询外设状态,即使外设还未准备好,这会降低CPU的使用效率。
- 实时性差:如果外设长时间未准备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
三、程序中断方式
1. 工作流程
- 当外设准备好进行数据传输时,它会向CPU发送中断请求信号。CPU在完成当前指令后,响应中断请求,然后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来完成与外设的数据交互。
2. 优点
- 提高CPU利用率:CPU不需要一直查询外设状态,可以在处理其他任务的同时等待外设准备好。
- 实时性好:一旦外设准备好,能够及时通知CPU进行处理。
3. 缺点
- 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会占用一定的CPU时间,并且如果中断频繁,会增加系统的开销。
四、DMA方式
1. 工作流程
- 在DMA方式下,数据的传输是由DMA控制器直接在内存和外设之间进行的。当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主机向DMA控制器发出指令,DMA控制器接管总线控制权,直接将数据从外设传输到内存或者相反。
2. 优点
- 数据传输速度快:不需要CPU的干预,减少了CPU的开销,能够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
3. 缺点
- 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
五、外设与主机通信机制的理解
1. 总线是外设与主机通信的重要通道,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指定外设的地址,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2. 要理解不同通信方式的适用场景。例如,在对速度要求不高但需要简单连接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串行接口和程序查询方式;在对速度要求较高且硬件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DMA方式等。
总之,在备考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输入输出系统时,要全面掌握I/O接口功能与分类、各种数据传输方式的工作流程、优缺点以及外设与主机的通信机制等知识点。通过做练习题、分析实际案例等方式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