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的备考中,锁机制、并发性能以及信息系统安全是重要的知识点。
一、锁机制
1. 乐观锁与悲观锁
- 乐观锁:
- 知识点内容:乐观锁假设数据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冲突,所以在读取数据时不加锁。它通常通过版本号或者时间戳来实现。例如,在数据库中,当一个事务要更新数据时,会先检查数据的版本号或者时间戳是否与读取时一致。如果不一致,说明数据已经被其他事务修改过,此时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重新读取数据再进行更新。
- 学习方法:理解其基本概念后,通过实际的数据库操作案例来加深认识。可以自己创建一些简单的数据库表,在表中添加版本号字段,然后编写代码模拟多个事务并发访问和修改数据的情况,观察乐观锁是如何工作的。
- 悲观锁:
- 知识点内容:悲观锁则认为数据在读取时就可能会被其他事务修改,所以在读取数据时就加锁。悲观锁又分为共享锁和排他锁。共享锁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数据,但不允许修改;排他锁则既不允许其他事务读取也不允许修改。比如在一个银行转账系统中,当一个账户要被扣款时,就需要对账户加排他锁,以防止其他事务同时对该账户进行操作。
- 学习方法:结合生活中的场景,如图书馆借书(共享锁类似,多人可同时查看书籍但不能同时借走同一本),车站售票(排他锁类似,一张票只能被一个人买走)来理解。同时,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进行实际的加锁操作练习。
2. 锁粒度
- 知识点内容:锁粒度分为表锁和行锁。表锁是对整个表进行加锁,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实现简单,但并发性能较差。例如,当一个事务对一张表加了表锁后,其他事务就不能对该表进行任何操作,无论是读取还是写入。行锁则是只对表中的某一行数据进行加锁,它的并发性能较好,因为其他事务仍然可以对表中的其他行进行操作。但是行锁的管理相对复杂,并且在高并发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死锁等问题。
- 学习方法:通过对比实验来学习。创建两张结构相同的表,一张使用表锁,一张使用行锁,在高并发的写入和读取场景下,观察两者的性能差异。同时分析在不同业务场景下应该选择哪种锁粒度更合适。
二、并发性能
- 锁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并发性能。如前面所述,大的锁粒度(表锁)会限制并发操作,小的锁粒度(行锁)能提高并发度,但也会带来其他问题。在备考时,要理解如何根据业务需求来平衡锁粒度的选择,以达到最佳的并发性能。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大型企业的数据库应用场景,如电商平台的订单处理系统,来深入理解这一知识点。
三、死锁日志分析与处理步骤
- 知识点内容: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事务互相等待对方释放资源而形成的一种僵局。当发生死锁时,数据库系统会生成死锁日志。分析死锁日志首先要找到涉及的事务和锁资源。一般日志中会记录事务的ID、操作的SQL语句以及所涉及的锁类型等信息。处理死锁的步骤通常包括识别死锁、回滚其中一个事务以打破死锁循环,然后根据业务逻辑进行调整,避免再次发生死锁。
- 学习方法:在测试环境中故意制造死锁情况,查看生成的死锁日志,按照步骤进行分析和处理。同时研究一些数据库官方文档中关于死锁处理的建议。
四、信息系统安全 - 渗透测试流程
- 知识点内容:渗透测试是检验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其流程一般包括信息收集(如目标系统的IP地址、端口开放情况等)、漏洞探测(利用各种工具检测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如SQL注入漏洞、弱密码漏洞等)、漏洞利用(在合法授权的情况下尝试利用发现的漏洞来获取系统权限或敏感信息)、结果分析与报告(对渗透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报告,指出系统的安全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
- 学习方法:参加一些线上的渗透测试实践平台,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模拟渗透测试操作。同时阅读相关的安全书籍和研究报告,了解最新的渗透测试技术和方法。
总之,在备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时,要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内涵,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习,包括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